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相关涉农部门参加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调机构;去年全国减轻农民负担28亿元,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3.6万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
这一组组数字令人欣慰,反映出的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部署,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反映出各地区各部门为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付出的艰辛努力。
齐抓共管的合力逐步形成 “总的看,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呈现出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日益显现、工作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在今年7月2日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充分肯定。
这样的工作局面,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6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第一次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要求。今年6月13日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对抓好农业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这样的工作局面,来自于各地区各部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中央纪委牵头,建立了由11个部委参加的中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任务牵头部门、31个省(区、市)都制定并下发了贯彻《意见》的实施办法。8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任务牵头部门分别或联合成立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构或专项工作协调机构,31个省区市和全国大部分市、县都建立了相关涉农部门参加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调机构。
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实维护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全国减轻农民负担28亿元,2300多人因乱收费、乱罚款和集资摊派受到责任追究。查出价格违法资金1.06亿元,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3.6万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
针对有的地方违法征占农村土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不到户、违法调整承包地和强迫流转承包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央纪委、监察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联合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纠正土地承包问题1.9万件,查清征占土地问题3.1万件。
中央政法委在全国开展了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工作。财政部在全国1900多个县(区、市)推行了农民直补资金“一卡(折)通”;开展了以支农资金监管为重点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对12个省区市制止乡村发生新债情况进行了抽查,并向全国作了通报。
严肃查办涉农案件,是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4290件,处分26222人。
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 中央《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政策落到实处,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财政部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的指导意见》;四川省制定了《关于严肃纪律确保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的意见》;云南省出台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行了扶贫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财政部门直接将资金拨付到相关执行部门,从制度上防止挪用、挤占等问题。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2007年江苏省姜堰市开始探索建立“村情发言人”、“村民议事堂”制度,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可分别列席村两委会,参与村级事务讨论决策。
这是姜堰市着力构建“市巡查、镇督导、村述评、群众监督”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体系的一个具体环节,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一个具体事例。
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紧贴农村实际,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同时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初步形成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体系。
在民主监督方面,各地普遍推行述职述廉、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民询问质询活动逐步推开。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不断深入推进,全国有1400个县(市、区)编制了村务公开目录,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全国62%的村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17个省(区、市)出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一些地方还实行集体资产处置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制度。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