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劲军觉得四川政府在抗震救灾报道上的态度值得陕西政府学习 |
涂劲军在访谈间 |
华西都市报涂劲军:记得地震中的人文精神
其实从这次抗震救灾的报道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公众有时候想知道政府信息公开不是想知道结果,想知道一个调查也不只是知道一个调查的结果,更看重政府说“我们在调查什么”。实际上你把这个过程公开,这是公众最关注的,可能在过程和结果中公众可能更关注过程。
报道过地震后更觉得不能浪费时间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走进搜狐成都访谈间,今天进入我们搜狐成都访谈间的是《华西都市报》的机动记者涂劲军,涂劲军你好,跟我们搜狐网友打一个招呼吧。
涂劲军: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这一次访谈内容还是关于地震报道的相关问题。地震发生了两个多月了,从抗震救灾到现在进入后期的重建,从你的角度来看,这一段时间身为传媒或者一个传媒人,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方面的事情?
涂劲军:作为传媒人,前期我们可能关注的更多的是救人和灾区现场的报道,在后期重建的时候,作为记者和传媒人,都应该关注一下我们重建中应该有什么样的困难。还有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一些研究机构、专家这些,他们是怎么在考虑我们的一些重建的规划,我们把他们的一些想法还有一些计划,能不能够跟进,来进行一个全程的报道?一方面可以告诉公众,我们的政府、专家在为我们的重建做一些什么样的事,做一些什么样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这些计划让公众知道了以后,更好的群策群力,大家可以提意见,我们传媒人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记录报道,第二个是监督献策的作用。
主持人:我知道您本人是全程参与了汶川大地震的报道,能不能简单的回忆一下这次报道比较深刻的记录?
涂劲军:我们可以说是四川最早前往现场的一批记者,在12号下午两点多发生地震的时候,通讯都断了,我们在三点过的时候,集团领导和报社的领导都开始进行开会研究,并且部署我们的采访计划。我们在4点左右的时候,包括我和首席记者,开出了我们集团的第一辆越野车,当时不知道情况,我们一心想前往汶川,当时到了6点过的时候,到了都江堰,后来又到了紫坪铺,但是我们在那时候才知道,灾情非常的严重,因为我们沿途看到都江堰的房屋的垮塌,到了紫坪铺完全的过不去了,后来我们就只好在都江堰进行了采访。后来我和首席记者在15、16徒步进入了映秀,在映秀里面采访。映秀我是去了两次,一个是15、16号的时候,后来是19号的时候去了一次。感受非常深刻的肯定是在映秀,因为映秀是震中,伤亡特别严重,然后我们去的路程也非常的艰难,并且在行进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灾民,他们的表情都是令我们难忘的。另一点在21号的时候,进入了阿坝州里面,通过雅安、小金县,到了马尔康,再经过长途奔袭到了汶川,在汶川那边采访,虽然汶川的县城伤亡情况不是很严重,但是村镇,包括映秀这些村镇很严重,因为很多村镇都是在高半山,都是海拔1900、2000左右,所以他们这些村落受灾程度非常的严重,具体的印象就这几个吧。
主持人:以前你也采访过很多的突发性的社会新闻,从你的角度来看,这一次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上有什么比较大的一些特点?
涂劲军:我觉得这一次汶川大地震报道,呈现出了点射面的结合,从点上结合的很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英雄的事迹,在这一次报道中表现的特别的突出,把我们民间的英雄,政府的公务人员的英雄,我们军队的英雄,医疗队英雄给予了全方位的展示。在现场我们各个单位的记者也进行了采访,他们也通过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沿途报道从成都到汶川、从成都到映秀,现场的展示,比如说我们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这个场面是什么样的,向大家进行了一个展示,另一个从面上来讲,我们报道非常的宏观,让人看到了政府在投入救援人员的力量上,是怎么样全面实施的,我们的军队是怎么来进行营救,在政府和军队全方位的展示,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全景图,是一个点射面的结合。
主持人:你觉得这一次中国媒体,对整个地震的报道,作为一个媒体人你觉得有没有和以往有什么不同?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经历跟网友分享一下?
涂劲军:这一次的灾难,可能和以前的一些小部分的东西,持续的东西特别长,开放的程度也特别的高,比如说我们在沿途采访,比如在映秀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全世界,比如说美联社、法新社这些记者,他们可以自由的进行采访,我们也问了他们,有的是领到了一个新闻证,省新闻办为外用记者提供的证,还有的也没有领到这个证的也可以进行自由的采访,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的新闻最为开放的一个时候。可以说从广度和深度都有媒体涉入。
主持人:我们这一次的采访中发现了很多媒体的记者到了地震的灾区以后,都面临了作为人的道德,以及作为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的一些非常大的冲突,很多人都有一种自己内心的挣扎,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涂劲军:我有。反正我觉得在里面,我感觉有一种冲动,在里面很想报道,但是走入了灾区以后我可以正常工作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压抑的,特别是15号进入映秀的途中,可能你们在网上看到一个照片,一个父亲把女儿背回家,我是徒步的时候迎面遇到了,已经走过了,我回头也看他,因为当时也知道他是背着他的女儿,已经死了,我后来有一种话都说不出来的感觉,如果按常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闻,也算是我的遗漏吧,当时就迈不开脚步,当时可能是被这个情景所感染了,我就呆呆地看着,这是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点。
主持人:这里地震大家都在说“震出了一个新中国”,可能会改变很多人,包括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认识,不知道对您而言,有没有什么非常明显的改变?你能感觉到的你能意识到的?
涂劲军:我觉得意识到的是出来了以后,想生活还得继续,应该趁有生之年要多做一点儿事,使自己能够尽快的更加成长,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不管是为国家为自己的单位,为社会还是为自己,特别是为自己的家庭,都应该作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不要浪费时间,这个时间太宝贵了,有时候说不准,12号上午谁说的准?反正应该珍惜时间。
四川的灾后重建应该从唐山那里吸取经验教训
主持人:我也知道当四川的进入灾后重建的工作中你就到了唐山进行采访报道,能说一下你到唐山的主要采访的目的任务和收获是什么?
涂劲军:现在四川在搞重建,在内地有重建经验的可能就只有唐山这个地方,唐山当年发生地震了以后,在第一阶段短短的十年就重建了一个唐山,我们现在发生地震了他们当时发生地震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可能因为时间不同,面临的经济和各方面的环境不同,但是我们生命所面临的一些磨难是一样的,都是感同身受的,所以我们想这时候到唐山去更多的是取经,我们去借鉴、学习,当时他们发生地震了以后,是怎么样快速的步入了正轨,生活的重建的希望的过程,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去学习,比如说他们从规划,从工业布局,还有从那边的人,唐山人,他们怎么在困境中挣扎,重建起来。另一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借他们重建的轨迹的经验,这肯定是我们要学习的,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教训。虽然他们现在也在各项建设方面也赢得了成功,也受到了很多的褒奖,比如说城市很好,建设的很好,规划的不错,但是也有很多的瑕疵,我想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因为时代的不同,可能这些瑕疵有一些问题,他们很多问题是因为时代背景造成的,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76年的时候又是属于文革时期,所以可能有时代的背景,虽然我们知道他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不能他们的回头路,有时候可能他们是规划了的,但是没有严格按这个进行,使污染在城里面,现在他们新的领导班子在提出要搬迁,但是这些搬迁就涉及到很大,因为城市发展,各方面的用地都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了,可能成本就非常高了,我想我们在汶川灾区,比如说德阳了绵阳也有很多的工业,也有很多污染企业,比如说水泥厂、矿山,如果他们就地恢复的话也有可能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一些污染,而且有一些是高耗能的企业能不能就这个机会关掉,淘汰掉,或者是在建、搬迁?我们应该提出这么一个思考,我们过去采访唐山的经验,借鉴他们的教训,希望我们从唐山这方面得到一些启示,这也是我们采访唐山的专家学者他们告诉我们,你们不要光学生我们好的东西,也要借鉴一些教训。
主持人:我们发现这一次参与地震一线报道的记者,很多人觉得以后的新闻工作和报道会很长时间与地震报道联系在一起,好象会觉得很多时候都没有办法离开这一件事情,你有没有类似的感觉?
涂劲军:我也会的,有时候开玩笑会说,有点厌烦这种地震报道,但是真正的一名记者,不是因为自己的喜恶来进行报道,而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公众需要什么样的报道,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新闻来进行报道。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重建可能会持续很久,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记者要长时间的关注我们的重建,因为多多少少我们也是处于四川的一个媒体,成都的一个媒体,必然我们很多的报道是跟地震是有关的,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的公众也许也想看到我们灾后重建是什么样的,当然在后期的长期的过程中,可能生活还会继续向前,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多与地震无关的事,但是我们作为记者应该时刻铭记地震给我们的影响,还有地震带来的一些人文精神,应该激励我们,不管是报道地震的报道也好,还是生活中的报道也好,都应该去为公众服务。
主持人:我知道你此前进行了关于华南虎事件的采访,我不知道您个人觉得整个这一次华南虎从一开始到后来的所谓的华南虎现形,这个与抗震救灾相比,有没有什么不同和相似的地方?
涂劲军:抗震救灾来说,政府基本上是完全在开放的,非常支持媒体进行报道。四川我们可能更多的报道一些英雄的事迹,全国有报道英雄事迹的,也有报道灾区一些有问题的,全方位的报道,华南虎这个事可以说是一个政府在处理,华南虎实际上是政府在信任危机公关的事情,我们这一次在西安采访的省委党校的一个专家,他给我们分析了,实际上华南虎的事情没有必要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如果政府处理的及时、正确的对待这个事,不可能会发生到下来这个事的,而且他们丧失了三次化解这个危机的机会。第一次是刚刚发现这个事,公众有置疑的时候,如果政府正确的对待,或者政府正确的预料到这个事情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说市政府、省政府,省政府应该更好的进行干涉,就应该迅速的介入,很快就化解了,对这个闹剧收场就可以化解。第二个是年画出来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政府还是丧失了这个机会,如果再次介入也可以挽回一些形象的,第三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政府好象已经在进行一些内部的调查,但是还是一个很局限的范围,当时有高官已经暂时停职,这时候不够公众化,没有达到公众满意的程度,导致公众对政府极度的不信任。就丧失了三次机会,所以到现在演变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可以说是政府信任危机的考验。有危机的问题。这些比起来,我们汶川大地震是政府非常积极、主动进行公开,向公众公开信息,第二个是华南虎照中的政府没有积极的应对。其实从这次抗震救灾的报道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公众有时候想知道政府信息公开不是想知道结果,想知道一个调查也不只是知道一个调查的结果,比如说政府说我们在调查什么?实际上你把这个过程公开,这是公众最关注的,可能在过程和结果中公众可能更关注过程。
现在我更在意做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专题报道
主持人:现在成都已经推行了正常生活运动,可能在你今后的工作当中,可能会更多的恢复到这种正常的生活以及正常的报道中,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谈一下你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涂劲军:我是属于报社机动的记者组,是做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第二是做一些深度的报道,策划性的一些报道,可能接下来我们会面临马上的奥运会,如果报社有需要的话我可能也会参与进去,另一方面我也会继续报社长期的计划,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对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可能我也会选择一些题材,挖掘一些题材进行报道。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些和四川和地震有关联的报道的选题?方便透露一下吗?
涂劲军:地震方面的可能暂时还没有,至少我这儿还没有,我之前就做了三篇,我们有很多记者都做,一个是全国20多家的晚报联盟,我们报纸也在发其他报纸的一些报道,比如说从旅游,国企改革这些,我之前三月份的时候我做过一篇,当时90年代初的时候有股票黑市,当时股票还不规范的时候,我们证券市场刚刚建立的时候,我们的一些老百姓就把一些原始股企业的自发股进行炒卖,当时发展的最早就是乐山,当时的题目就是“乐山股票黑市、乐山人的光荣与梦想”。当时是市场经济的前夜,所以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前夜,大家都鼓足了劲想方设法的挣钱,最后发展省了这个街自发的进行买卖股票,有的人说我这个股票5块5块,走了10米卖了,然后又有人买了以后又继续卖10块,当时政府叫黑市,不规范,现在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萌芽吧,也是我们的股民意识权利,现在股票已经作为了一个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现象,我当时做了这么一个报道,大概3000、4000字左右,后来也做了一个国企,四川最早的股份制公司制一,叫川盐化,这是一个老企业,在80年代的时候也是率先改革,进行股份制改革,后来到90年代初的时候也进行了上市,当时也发展的特别好,很多人可能都会记忆犹新,川盐化这个股票,但这个企业最后走向了衰亡,到现在基本上是不复存在了,他们这么一个兴衰的过程,可以说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企业值得思考的,他们因为改革,因为率先吃螃蟹走向了成功,到后来为什么率先吃螃蟹走向了失败,实际上他们当中也有一些思想认识,他们的体制是非常大的问题,比如说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没有完全配合起来,所以最终导致他衰亡的原因。这么一个标榜企业对改革开放30年是很有意义的,对我们当前高举改革开放重大的旗帜是很有启示意义!
主持人:希望接下来的改革开放30年的报道中出现更好的文章。今天非常感谢涂劲军来到我们搜狐成都访谈间,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