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私密照在各大论坛四处流窜,地址、电话号码大白于网友面前……近期沸沸扬扬的“自由女孩”、“二奶门”事件也将网络隐私的话题扩大话。这些个人信息甚至是隐私,是谁将其泄露的?下一个“赤条条悬挂”在某一论坛的是否可能是你?你应怎样在网络世界中保护好自己?
例不胜数:个人隐私变成全民“盛宴” 截至今年2月,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1.1亿人,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一不小心,本属于自己独享的隐私,会立刻成为全体网民皆知的事情,个人隐私在网络世界流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当事人,当然也涉及所有网民。
“自由女孩”自称在某高校读书,与男友的“激情照”是双方自愿自拍的,随后上传在自己的博客上,但随后被广泛转载在其他论坛,让网友咋舌。“自由女孩”称,博客和日记本一样,都是用来记录隐私的工具,“文章也好,照片也好,对于我来说……是用来自己欣赏的。”但这样的隐私照片,虽然被设置了密码,后来还是被破译了。博客是个人空间,但是,在没有秘密的网络中,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都可能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红人,“自由女孩”一夜之间登上了“人气女王”的宝座。
沸沸扬扬的“二奶门”事件,也是一例。按照“瀞唲”介绍,她也是将自己的照片放在博客中,没想到就被人盗用,一夜之间成了网友眼中的“二奶”。
而前不久,一位女白领为了追债,开设博客揭露前男友的隐私,网友纷纷追逐其博客观看评论。然而这种激进的传播方式,最终失去了控制,连当事人都无法制止。
今年初的“艳照门”也是如此,本应是主人公独有的私人照片,因为一次维修电脑,而进入全体网民的视野,事件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远非一般。
数条通道:获取“秘密”很方便 “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都还记得N年前这句网络流行语吧,但现在,你穿的是“皇帝的新衣”。
聊天工具、电子邮箱、论坛ID注册资料、空间、博客……一个随意的动作和程序,都可能让你的信息外泄。除了黑客,任何一个网民都可能是你生活的进犯者,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从QQ查IP,进而通过一系列手段程序查到更详细的地址信息,比如市区县,甚至单位、网吧。再通过电子地图,输入所在街道、单位等关键词,不断比对参照物,很快就可以搜索到具体地址。
电子邮件库更是如此,一封标题为“老朋友好久不见”的E-Mail,打开却是关于商品、培训、促销的广告垃圾邮件,甚至当信件的“抬头”直呼您的大名,也不必惊讶。每个人的资料已经被成千上万电子邮件库所保存甚至出售。有专门收集网民的电子邮件地址的行业,然后出售给相关企业或个人。该行业发展至今,由于利益可观,规模壮大得十分迅速。
博客也成为个人信息的曝光台,当个人的私密日记和图片在某一天突然被成千上万的网友审视、研究时,这种滋味无异于“世界末日”。每一句都被详加分析,一一评述。
隐私的暴露除了恶意攻击和非法获取之外,更多的原因是自己不谨慎。目前,很多网站都会提供与线下用户的互动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难免会让用户输入一些个人信息。
自我保护:记住带伞网络世界是下雨天 某网站论坛的一位版主说:“进入网络世界就像遇到下雨天,不带雨具被淋湿了是自己的事。”
越来越多的网友认为网络世界需要一种规范。平时喜欢泡论坛,网龄超过10年的中科院成都分院软件工程师刘海栗说:“网络世界也是一个社会,要保持社会的安定,在现实中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法律的约束,道德的约束,自我保护意识等等;同样的,我们在网络世界中也需要这些东西。”而与网络相关的法律还不健全,在虚拟世界中,存在着对道德与伦理的忽视,而自我防范意识又很薄弱,总的看来,在没有一套完善的防御措施的前提下,网络已被大多数人接受。
天涯社区一位负责人认为,网络世界其实是比较安全的,但自己应该注意,相对隐私的东西可以设置密码,如果自己都不注意的话,被人揭露出来,就算是自己的过失了。
网友“言之有理”说:“你在维护你的隐私时,别人在想方设法揭露你的隐私。”
一个资深网友解释说,窥私欲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很多网友都会毫无顾忌地进行更夸张的表现。
网友的自我保护是保证隐私不外流的关键。
小技巧
如何保护个人网络隐私
1、除了银行网站、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外,其他网站都不要提交自己的真实信息。
2、发布文章,三思而后行。别以为你的博客访问人数少就不加注意,一篇文章一旦发布出去,就无法收回来了,文章会被存档、转载,甚至散布到很多你永远不知道的网站上,而搜索引擎的触角会找到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角落。
3、使用安全的密码。如果一定要在网络上保存自己的信息(如电子邮件、私人日记等),一定要使用一个安全的密码进行保护。
4、个人电脑的安全。自己使用的电脑,要有足够的安全设置,打上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启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确保个人电脑不被黑客入侵。如果发现有被入侵的情况,应在第一时间断开网线,再进行检测和修复。
5、定期使用百度和Google搜索自己的真实姓名。重点查看前三页的内容,看看是否有和自己相关的隐私信息。
6、定期使用百度和Google搜索姓名+个人信息(如个人工作单位、学校、住址、电话号码等),通过这种组合查询,能较为准确地知道自己信息外泄的情况。(刘思远杨艳)
(来源:天府早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