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减缓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记者戴明阳李秀玲)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为10.4%,大大低于2007年上半年修正后的12.2%,也低于2007年全年修正后的11.9%。
“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偏快的经济增速出现减缓,说明宏观调控成效明显,但结果来得十分不易。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遭遇国内外的冲击、困难和挑战。今年年初南方的雨雪灾害、5月份四川等地的地震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产出,从而对经济增长有制约作用。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也呈现出大幅上涨,同时股市、汇市、期市等国际金融市场也剧烈震荡。
与以上不确定性因素相伴,中国经济增速在今年一季度已开始回落,一季度GDP增长10.6%,比2007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
近期在经济学界,对经济增长过快减速的担忧逐步升温和蔓延,而要求放松宏观调控的呼声也逐日走高。
李晓超认为,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回落,主要是宏观调控显效导致的结果。
国家统计局:未来仍面临较大通胀压力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记者李秀玲 戴明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今天表示,当前经济运行突出的矛盾是物价上涨压力仍较大。
物价不断上涨考验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已经一年之久。公众注意到,价格上涨在去年主要影响生活,今年价格上涨则更多向影响生产发展。能源、原材料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大了一些企业的成本压力,这在出口、就业等方面显现。
“通货膨胀未来仍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在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李晓超称,未来物价走势仍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
首先,国际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他表示,世界各国价格普遍上涨,将对中国物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生产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对物价也形成了较大的传导压力,而近期成品油和电价的上调,灾后重建形成对建材的需求,都可能形成价格上涨的一些新的因素。
李晓超称,下半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还比较高。初步测算,这将影响CPI上涨1.8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政府一直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数据显示,6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7.1%,增速虽然在政府控制物价之下低于5月份的7.7%,但却是连续第19个月处于实际负利率之中,显示通货膨胀和负利率问题仍然严重。
为控制物价持续上涨,央行近年来多次收紧货币政策。2006年以来已8次上调贷款利率,7次上调存款利率,并1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本月初,温家宝在江苏、上海调研时指出,要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
李晓超认为,目前物价水平仍处于高位,未来仍将继续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显示,政府未来宏观调控的重点仍是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不会因为经济减速而放松对通货膨胀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