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7月18日电 题:这个社会,应多点“裸捐”少点“裸身”
作者 诚意
两名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于7月7日在校内裸奔的照片日前被传至网上,并引起网友关注。对此,其中一名裸奔的男生表示,裸奔是为了增加清华的“人文气息”。
(7月17日《京华时报》)
不解,人文气息岂是裸体能奔得出来的?抛开对事件本身的评论。笔者以为,现今时兴的“裸体现象”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一种浮躁心态——为炒作自己,利用网络在内的公共资源不惜利用一切为自身利益服务。
如果稍加注意,你会发现当今社会还真是有不少执着或者“想法奇特”的“裸者”。似乎越来越多的人迷恋上用自己的裸身来表达自我。学艺术的毕业生要用裸体“奔”出名校的“人文气息”;某大学四位女毕业生要用裸体纪念自己的青春;某电视台主持人要用裸体“对话”人文景观,呼吁关注和思考我们的国家与社会;深圳的摩登“女郎”要用裸体行为艺术,讽刺炒高房价的现象……在如此汹涌的“裸潮”中,这个群体大有前赴后继的“人才”。裸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笔者感叹,如果中国男足人才能如这般涌现,怎会连世界杯预选赛20强都出不去?
“裸者”们的行为表现,含有多层含义。比如释放、表达自我的心情,向公众传达自己的声音。当然,作秀——现今如此时兴的心态,自然是少不了。这种独特的传播形式,确实比其他任何传统的传播方式都来得立竿见影。
然而,只说“裸”,恐怕只停留在表象。试问当众裸身的人,有几个是真为艺术现身呢?醉翁之意,实不在酒也!
笔者以为,“裸体现象”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一种浮躁心态。有些人为了达到炒作自己的目的,不惜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求得大众的目光聚到自己的脸上。如果想增加媒体曝光率,明星就弄出些绯闻,以飨读者;如果想出名表现自我,姐姐就摆出几副“曼妙”的“S”型身姿,以资欣赏;如果想成舆论焦点,就故作老成、大言不惭,逮着老舍、冰心就损,以作谈资……不过是撩开一层透明的遮羞布。利益面前,何必非要矜持这最后的一抹娇羞?此所谓,不裸胜裸也!比“裸身”更胜的是,把自己的名声也“裸”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裸者”这个群体就更庞大了。
这个“裸者”群体越来越多地用“裸体”“勾引”大众,媒体的聚光灯也惯性地对准他们。在这热浪面前,或许大众更应保持清醒,而“裸者”们最好还是裹上那层透明的遮羞布。毕竟,我们的社会,更需要的是盖茨那样“裸捐”,而不是所谓为了“人文气息”的“裸身”。
(责任编辑: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