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7月19日电(记者姜雪城)宁夏南部山区农民郭建新今春没有继续耕种自家的几十亩山坡旱地,而是到临近扬黄灌区租地搭建塑料拱棚,种下了160多亩拱棚辣椒等特色农作物。
宁夏是我国最干旱缺水的省区之一。
今年上半年,宁夏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三至七成,导致36万多人缺水,6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
“我们那地方干旱少雨,最近几年,旱灾接连发生,大田里的庄稼很难有收成。”郭建新说,去年春天遭遇特大旱灾,他家的坡地连种子都没能播进去;而扬黄灌区一些农民搭建塑料拱棚,利用相对较多的水资源生产各类瓜菜,亩收入高达3000多元。
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新世纪初,宁夏将“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委托气象等相关方面研究制定了应对方案,同时引导和鼓励各地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遵循自然规律探求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新路子,像郭建新这样主动投身避灾农业的农民越来越多。
黄河过境水是宁夏唯一可依赖的水源。多年来,宁夏开发了约700万亩自流灌区和扬黄灌区,近年来随着黄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严重受限。去年自治区提出五年建设100万亩温室农业,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拓开了新路。目前建设面积已超过40万亩,约涉及20万户农民。
经当地水利部门对比测算,扬黄灌区电力提取黄河水灌溉农田,每吨水的成本达0.4-0.8元,种粮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足1元钱。如果发展设施农业,节能日光温室亩均产值9000元,每立方米水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30元;大中小拱棚亩均产值3200元,每立方米水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有26元,单位数量的水利用效率可提高36%以上。
宁夏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袁进琳说:“如果顺应自然规律,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就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进而培育起一系列特色优势产业。”
宁夏南部山区春夏两季容易发生旱情,种小麦等夏粮几乎年年歉收。但是,秋季雨水相对较多,加上当地土壤疏松且富含钾元素,非常适宜种植块茎作物马铃薯。近年这种气候特点越发明显,政府便动员农民适应气候变化“压夏扩秋”发展马铃薯生产,种植规模成倍增长,现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西吉县农民马小龙家的耕地,今年全部种植了马铃薯。他说,早年乡亲们小面积种植马铃薯,都是为了吃饱肚子,现在马铃薯成了致富的金豆子。他家去年种植的20亩马铃薯,毛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相当于风调雨顺年景种100多亩旱地小麦。
在农业科技部门的帮助下,宁夏农民还利用气候转暖特点,为一些农作物找到了更多适生区。当地冬小麦种植区曾以北纬35度为界,如今随着气温升高迅速扩展到北纬39度。过去不种冬小麦的宁夏黄河自流灌区今年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占全灌区小麦播种面积的15.3%。一些农民反映说,冬小麦不需要冬灌,亩均可节约用水100立方米左右。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