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中国农科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7年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加速推进双方农业科技合作上规模、出效益,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6月19日,中国农科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开展的“院地合作所县共建”活动在银川正式启动。
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郝林海、主席助理屈冬玉,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讲话。会上,中国农科院11个研究所与宁夏22个市(县、区)分别结成共建单位。通过这种形式,中国农科院将与宁夏农科院等有关单位一起,对全区22个市、县、区实现“科技全覆盖”,着力解决宁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批关键性科技难题,帮助建立一批支柱型产业,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宁夏将依托中国农科院综合集成技术优势,以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为重点,加强特色产业升级,推动高效农业及生态建设示范工作的技术合作。
郝林海在会上指出,中国农业科学院心系宁夏,为宁夏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很多无私的帮助。当前宁夏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攻坚阶段,迫切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这种院地合作的新方式对宁夏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他要求全区各有关县(市、区)要明确发展目标,认真筛选合作项目,充分借助中国农科院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及时解决制约地方发展的瓶颈,共同构建宁夏现代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支撑体系,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实现宁夏的资源型产业向科技型产业转化。
屈冬玉说,此次院地合作为宁夏农业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在技术对接方面,院地、所县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实现专业对口,建立合作与交流长效机制;在人才对接方面,要强化农民、农村技术人员与基层干部的培训与培养,充分利用中国农科院各研究所的特点与优势,建立长期培训制度,为自治区的人才储备提供有力保障;在项目对接方面,通过建立若干示范点,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在产业对接方面,坚持围绕优势产业发展,按照市场运行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宁夏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唐华俊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我国农业科研战线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科技兴农工作。中国农科院与宁夏在科技及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源远流长。这次与宁夏共建的研究所,专业涉及小麦、水稻、蔬菜、果树、畜牧、加工、节水灌溉等多个产业领域,基本涵盖了宁夏22个市(县、区)的农业主导产业。中国农科院将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使双方在科技合作工作的机制、规模和水平上有较大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唐华俊希望中国农科院有关各研究所要与共建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着力解决当地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难点和重点关键技术问题,让中国农科院的科技工作和科研成果在宁夏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做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三认可”。
据了解,此次“院地合作所县共建”活动将围绕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为重点,通过“院地合作”加强特色产业升级和技术合作;通过“所县共建”加强县域高效农业及生态建设示范技术合作。在具体实施方面,双方将联合组织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和解决宁夏在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新材料、新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灌区节水农业体系和耕作制度改革,山区旱作节水农业,畜禽高产养殖和疫病防治,优质饲草种植及品种改良,马铃薯精深加工,枸杞采摘,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