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近日启动了全新的高考方案,改一次性统一选拔考试为三位一体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也就是学业水平测试即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新方案将会考成绩和高考成绩一起提供给招生院校,同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
有关高考改革的新闻不时能听到,就在前几天,天津市政府也颁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并将于2009年开始实施。新方案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挂钩,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两个高考改革方案,看起来都有着同一个目标——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弊端。如果把这些改革放到今年高校招生不断曝出丑闻的背景下,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正是因为“一考定终身”的教条化制度,才使得极个别学生、老师、学校、地方政府“齐心协力”在高考时作假,为升学率和地方利益“添砖加瓦”。
然而,细析这些方案就会发现,由于缺乏高校的参与,所谓的综合素质评价有沦于形式化、标准化的风险。评定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应该由招生的高校自主决定,而不是由学校提供一个量化的标准分。而且,将会考成绩作为另外一个参考分数,等同于“小高考”,无形中多增加了学生的另外一次考试,自然会有增加学生负担的担心。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高考变革弄得像田忌赛马般复杂,大有让学生拿高考来赌一赌自己命运之惑。改单一考试科目为分类设置考试科目,对于报考第二、第三批录取院校的学生,考试科目维持不变。对于愿意报考第一批录取院校的学生,在“3+X”科目组合基础上,增考9门学科自选6题。对于报考第四批录取的考生,除“语、数、外”三门外,增加技术考试。这么多变化,看上去就让人头晕,对于学生来说,想选择哪个似乎都是一种赌博。高考变革,本来是要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合理。可是现在变得像迷宫一样,实在是让人不明就里。
诚然,现行的高考制度弊端太多,很有必要改革。事实上,高考自恢复以后,改革的步伐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如考试科目的演变、推荐保送生制度的提出、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等等。有数据统计,恢复高考30年来,高考政策总共调整了8次,可谓几年就来个大变脸。按道理说,高考改革关系千家万户,理当慎之又慎,到底该怎么改,至少当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听取教师、家长的建议。可是眼下的改革根本就是教育部门和专家的“闭门造车”,既没有尊重考生的权益,也有违教育本身的稳定性、导向性和延续性。
从高考本身的变革,到填报志愿的变脸,有关部门不能抱着拿学生当试验品的思维,想怎么改就怎么改。高中会考的死而复活,填报志愿的一年一变样,很容易让学生把高考以及填志愿视为赌博式的选择,这种变革值得商榷。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