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四川北川报道
景家村:有关寨子的猜想
旅游是景家村和附近两个村子经济发展的希望。地震也给了他们一个从新起点开始的机会。不过,村民们算了细账后还是觉得“建不赢”
午后阳光又烈了起来。
|
前天,魏继合从安徽回到了北川。地震后三天,远在合肥的侄子托朋友找到了正在绵阳九洲体育馆避难的老人。这是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景家村四小队村民魏继合平生第一次离开四川。
安徽好,不过魏继合还是想回家。他想念山里清凌凌的空气。听说乡亲们都已经回到了村子所在的玉皇山上,景家村也要原地重建。
侄子劝阻,魏继合摆摆手说,我们要回去生产自救了。
回到景家村,挨个帐篷看了相熟的乡亲们,魏继合回到家才听儿子说,现在不发板房了,政府要立刻开始建设永久性住房,而且要集中建成带有羌族风情的寨子。
就是因为这个通知,景家村和附近两个村子的一千多名村民7月5日讨论了半夜,大多数村民不愿意这么做。
房子、地里的茶树、山上的果树……魏继合说,地震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羊头
看过曲山镇照片的人更容易理解景家村的位置。这座北川县城所在的小镇位于峡谷之中,东侧的山叫做玉皇山,山上有三个村子:景家、石椅和杨柳。
山脚下,几名工人正沿着公路外侧修建铁丝网,铁丝网最后可能会绕曲山一周,圈出地震遗址博物馆的范围。
从山脚下走上去,可以看见对面山上滑坡留下的伤疤。那里几百人的村子往往只剩下十几个人。因为可以俯视曲山镇,一路上都有拜奠的痕迹。这样走上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景家村。
这个不到900人的村子有3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不过当时在村里的只有一人重伤。“都是在镇上上学、打工的。”黄开惠说。她的大女儿从北川中学逃了出来,姐姐家的孩子同在那里念书,现在还没有找到。
半山腰景家村小学的位置,以前当作教室的老屋垮得不成样子。从大城市来的志愿者看起来有些疲惫。这天第二排板房建好了,前些日子混在一起上课的70多个学生,终于可以分年级在不同的教室上课。
板房对面村委会的维修已经接近尾声,二层楼不仅粉刷一新,还挂上了景家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等大大小小十几块牌子,有的上面还画着漂亮的羊头图案---羌族的图腾。一个小姑娘问志愿者,学校以后会不会也画上羊头。
三块石头
魏继合家的房子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两栋一楼一底都是2006年盖的,各花了十多万元。
一楼一底是当地人对二层楼的称呼:第二层的举架高一点儿,叫楼;第一层矮一点儿,叫底。
山里建房难。第一年备砖,第二年备钢材,有的还要再备一年沙子。正式建房的前一年再养上两头猪,到建房的时候正好长大,杀了给工人们做饭。
县城那边的水泥厂已经停产了。从外面回来的村民说,绵阳的钢材几乎都被援建单位买去盖政府、学校,连沙子也很难买到。所以大多数村民的房子都还没有修缮。
不仅缺材料。小队长夏家海说,全小队24户人家,几乎都是这几年盖的房子,家家都有没还清的外债。
通往景家村的山间公路曲折回环,虽然不陡,但往下看去,才发现都是大约70度的山坡,中间几乎没有一块平地。村民们就分散地把房子建在公路边。
山顶有几片上百平方米的滑坡,露出灰白相间的石头。地震那天,大石头从山顶一直冲下去,在林间开出一条条几公里长的“跑道”。
有三块石头,一块砸进房子,一块砸进猪圈,一块砸死了跑出来的猪。于是这家村民损失了全部财产。
风情园
一年一开花的姜柏正在长出今年的第二轮花蕾。
一路上随处都可以看见果树。因为地震未及时打药、修枝,经济作物以及包谷都憔悴得令人心碎。
没心思收拾果树和茶树,有摩托车的男人们就从山下带记者和外地人上山赚钱。不过这些天外地人越来越少,交通管制也严格起来。
那时候,这一片山是游玩的好地方。到了周末,许多绵阳市民也开车过来。村民拉游客上山,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赚七八十元。
这片山上早就没有什么羌族古迹。来搞旅游开发的老板们就自己花钱建些羌族风情园,山上有三个风情园,最早建好的那家,女老板投资了三四百万元。
民俗旅游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上世纪80年代起,县上就开始争取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后争取了17年,到2003年终于批了下来。
从那以后,羌族文化就成了北川的标志,一个又一个羌族风情园建了起来,比起深山里那些岁月悠长的真正羌寨,风情园更近便。旅游发展了,村民们就去公路上卖水果。
茶叶
今年上半年是不会有收成了,就是下半年茶树修剪后还可以收获。
魏继合则有点担心。北川的茶厂已经毁了,又很少有外地人来收茶。秋天只能把茶叶送到安县的几个小茶厂去,肯定会被压价。前些天,成都来的志愿者答应秋天来收购这里的水果。村民们想到时候再托他们找些卖茶叶的门路。
北川从唐代就开始种茶,茶叶质厚、味纯,这些年年产量一直超过700吨。
寨子
大多数村民还住在帐篷里。那天本来说从一小队开始建板房,四小队的黄开惠不同意。援建的山东公司的老总说,那你就带头自救吧。
黄开惠夫妻俩领回了材料,自己又花了200多元,几天就和乡亲们盖好了两排板房。
更多的村民把地基上不能住的老房子清理干净,就等着领材料。
没想到,7月5日开了会,说板房不能领了。
7月5日上午9点到下午6点,村里的干部们被召集到小学里开会,传达上级关于灾区安置的最新精神。
政策的核心是,玉皇山上的三个村子不建过渡性安置房,立即启动永久性住房建设。村民集中在一起建设类似羌寨的寨子。这些寨子里的房子都是一楼一底,还要有碉楼等民族风情。工程要在11月前完工。
一户村民发给一两万元建房补助,另外可以从银行贷款,最高5万元,三年国家贴息。
四小队24户人家,每户按2万元补助和5万元贷款上限计算,一共能有180多万元资金。夏家海算到这里摇头苦笑。按去年行情,一楼一底造价大约要15万,如果加上些羊头之类的羌族风情装饰,造价至少要高上一半。
一户人家规划面积120多平方米,即使10户人家集中在一起建寨子,也要1200多平方米平地,还不算寨子里的道路和公共设施。目前推土机的行情是,一小时要100元到120元。
算来算去,村民们都有些发呆:搞旅游当然好,“但是建不赢啊”。
还是黄开惠想得现实:“再地震了,这5万元贷款怎么办?”就是推出了平地,也是在半山腰。下边曲山镇的废墟还在那摆着。
不过眼下,汛期就要来了。
年底
对于村民们的担心,曲山镇副书记杨邦顺告诉本刊记者,重建选址肯定要经过专家论证,也不会强制要求村民都住在一起。不过曲山镇将成为地震遗址博物馆确实也带来一些机会,这一片几个村子的重建规划都要体现民族特色,能够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
除了补助和贷款,杨邦顺说,还会有一些配套资金跟下来,比如去年有的村子就得到30万元专款用于增加羌族风情。虽然建一楼一底要十几万,但是就地砍树取材,再节省些,5万元也能盖个房子。
他告诉记者,山上三个村子经济条件最好的是石椅村,人均年收入可达四五千元。景家村弱一点儿,大约两千多元。
曲山不建过渡性安置房也有自己的难:山里的空间实在太小了,几乎没有回旋余地。“就这一块平地,建了板房3年后也没地方建大楼,没地方实现板房和永久性住房的交接。”杨邦顺说。
按照四川省的要求,永久性住房在2009年底前完成,不过7月2日绵阳市委书记在会见对口援建北川的山东省官员时表示,力争在2008年底前,基本完成北川除县城外无房农户的永久性住房建设任务。
7月7日,擂鼓镇下边的一个村子已经开始建设“北川第一羌寨”。这个示范村将完全按照羌寨设计,每家每户都将具备不同规模的接待能力。
根据干部们的了解,下周,上级可能会对永久性住房的事情下一个正式文件。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显得更为忐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