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访问意大利,是以考察意大利文物开发、保护和利用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
意大利是世界文明古国,古迹遍地,珍贵古迹多不胜数,仅联合国确定的世界遗产就多达34处。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里养育了包括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在内一批艺术大师,保存和珍藏着包括罗马斗兽场、万神殿、圣马可大教堂、《大卫》、《圣母玛丽亚》等大量宏伟壮观的古代经典建筑和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
实地考察前,意方特别安排了一次对话活动。对话中我们提出的主要问题有:新闻媒体在文物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物保护的根本目的;意大利人的文物意识;意大利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走在世界前列根本的经验做法等等。与我们一起交流对话的有意大利《信使报》的负责人和意大利记者工会代表,他们虽未逐一回答提问,但表达的主要观点还是清清楚楚。观点一: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古人有着特别的智慧,几乎解决了我们过去乃至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观点二:我们之所以保存、利用、崇尚古人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我们今天的智慧还比不上古人的智慧;当不具备足够的智慧保护文物时,决不以看起来似乎是在保护,而实际上很可能是在破坏文物的方法保护文物;观点三:相信后人比我们更智慧,今天还没有足够智慧解决的难题,就要耐心等待未来的智慧。就是通过这些“智慧”的观点,我们似乎多少窥视到了意大利人关于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独特智慧。
在意大利,有许多可称为“废墟”的古遗址,而“地狱·天堂”就是其中极具典型意义的“废墟”。这座古迹遗址就在西西里阿格里琴托市。据说,在古罗马时期,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开采石材的地方,奴役着成千上万劳工,夜以继日地为城市建设、艺术雕刻开采石料。夏季的意大利异常炎热,大批奴隶因酷暑和过劳而死亡。如何既躲避烈日又不影响施工,有人提出掘洞式开采方法。如此,不仅奴隶免遭了烈日暴晒,减少了死亡,还大大提高了工效,许多年后这里就形成了上有盖、下有底、四周皆石壁的巨大人工石洞,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石洞越来越大。上千年后,一部分石洞发生坍塌,长出茂密的树木和植被,形成特殊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具有特别风情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过去的人间地狱,今日的游乐天堂。一位意大利文物工作者说,对这样的古迹不开发、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这个意大利人又说,这个景观是时间、空间、自然与人文等多维元素和诸多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靠我们今天的智慧无法造出这样的“奇迹”,所以,我们能舍得毁掉它吗!
在意大利,又有许多艺术巨作因不断地被去“新”复“旧”而完美如初。艺术巨匠达·芬奇一幅名画的完美保存,应该是这种“去新复旧”的典型体现。这一名作画于500多年前、并且是画在墙壁上的一幅油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至今仍不见“陈旧”与“老化”。当你来到圣玛丽亚大教堂,看到这幅巨作时,除了感受震撼就是惊叹后人智慧的伟大与修复技术的高超。这幅于1498年完成的油画由于是画在泥灰墙上,并且画家每准备一片泥灰后未等彻底干燥即作画,用的又是自己调整的颜料。70年后,画面开始出现霉斑,数百年来进行了多次修复。上个世纪80年代,修复专家用最先进的技术将后人多次修复的东西去掉,露了原作的模样……
我们不解,多次修复上去的东西还能去除而不伤原作?一位意大利同仁说,其实,这正是意大利文物修复的一个原则或者一种思路——修复而不破坏,去除修复轻而易举;相信后人拥有更高的智慧、更好的技术解决目前还不能解决的难题。其实,不仅古迹保护需要拷问智慧,现代人文建设同样需要拷问智慧的气度与胆略,人文建设才能永远出经典,永远有精品;今天的建设才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文物,为后人所景仰,给来者立巨鉴!
在意大利访问期间,我们似乎看不到一处正在开挖的马路、推倒的建筑、烟雾浓浓的烟囱、塔吊林立的工地……我想,这也许就是拷问智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