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PI的飞涨,大多数民众实际收入贬值,但国家税收依然大幅飙升。国家税务总局昨日发布了上半年税收数据,其中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同比增长27.3%,比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0.4%的增速快一倍多。
|
个税同比增长27.3%,似乎成为“上调个税起征点”的一个有力佐证。回望今年3月前上调个税起征点的舆论,民众普遍对大幅上调个税起征点抱有热望。中青报曾做过一个民调,在3698名参与者中,有97%的人认为目前的个税起征点不合适,这是针对此前1600元起征点而言的。上调至2000元之后,民众的态度如何,还没有准确的民意结论。不过,早就有专家指出,个税的起征点多少,固然重要,但决定这个起征点的,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热切的理念,那就是,个税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征收个税,主要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二是适当起到调节二次分配的功能。前一个功能已经充分实现了,这几年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国富之趋势日渐明显。这几年我国许多地方发生自然灾害,国家能够比较从容地拨付救灾款项,也是国家实力的表现。但过快增长的财政收入,还有一个合理分配的问题。中央财政日渐丰盈,地方财政也很可观,加上各种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等,地方政府的财政也游刃有余。虽然中央三令五申,但仍见一些地方政府顶风“起大楼”,公款消费、公车浪费屡禁不止,与其说是制度的惯性所致,还不如说是口袋里有钱给闹的。因此,“个税松一松,政府空一空”,这也是个税起征点不愿、不敢大幅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再说了,相对于纳税人的义务而言,纳税人的权利实现并不充分,这也是一个痛点。
那么,第二个功能发挥得怎么样呢?现在看来,个税在调节贫富差距、科学二次分配方面,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大河有水池塘满,国家富了,民间财富也会相应地增加,但这样的增加,还需要有一个平衡。现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富人越来越富,越来越“有能力和技巧”偷逃税、合理避税甚至集体漏税,而平头百姓则只能是老老实实地被扣税。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动态的、法治化的个税调节机制,是势在必行。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议论汹汹,这是不正常的。
个税起征,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规范收入分配、调节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和谐,哪一点不与个税起征有关?经济学家张曙光曾批评说,“我们的个人所得税设计不是为了公平和调节收入分配,而是为了政府,一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二是为了政府征收方便。”这恐怕不能说是没有道理。“个税起征点”的调节,始终慢半拍,一方面反映出改革的审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缺乏必要的前瞻性,还有一个方面,则是政府把税收增长作为一个终极目标了。还富于民,往往是口惠而实不至。
个税只是国家税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个税的第一个功能虽然不能牺牲,但绝不应成为一个终极目标,倒是第二个功能的发挥,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和发挥。这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理念问题。个税起征,总是被舆论推着往前走,总是被动地被应付,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