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热了,光着膀子凉快点。 |
图/文 本报记者 邓新建
“热、热、热,热得透不过气来。”
连日来,广东省广州市天气一直湿热。广州市气象台发布的最高温度为35℃左右,但记者带上温度计到市内不同地段测得的温度都超过了35℃,有的地方露天温度甚至达到50℃。
这么热的天,记者想到了广州市建委7月9日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温天气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想到了正在露天作业的建筑工人。
人性化政府发停工令
建筑单位认为行不通
广州市建委下发的这份通知,被社会普遍认为是政府人性化保障建筑工人身体健康和权益的强制性“停工令”。
|
通知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时,当日应停止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时,当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日最高气温达到35℃时,应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工人连续作业时间,并不得安排加班;12时至15时应停止露天作业(注:在没有降温设施的塔吊、挖掘机等驾驶室内作业视同露天作业);因特殊情况不能停止作业的,12时至15时工人露天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记者从该通知中看到:“本通知所称高温天气,是指市气象台发布高温天气预告最高气温达35℃以上(含35℃)的天气。”然而正是这样一条规定,令该通知出台几天,就被各建筑单位认为“行不通”。
温度以气象发布为准
停工令如同一纸空文
“大暑时节,天气这么热,可气象台发布的温度还不到35℃!这不太可信吧?”一连几天,广州市气象部门公布的气温都在34℃至35℃左右,引来市民纷纷抱怨。
大暑前后的羊城,不论你是在路上走,还是在车上、室内,只要稍一离开空调,就会热得汗流浃背。都热到这个份上了,怎么最高气温还没到35℃?
对于市民的质疑,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黄忠解释,“气象部门设立的实况站监测气温不等于市民日常感受到的地面温度,广州东北面五山实况站监测到的气温数据具有参考性,因此一直把它作为广州市区天气预报公布的气温。”
广东省气象台科技服务中心首席预报员何夏江也指出,其实地表温度和市民的体感温度都比实况站的监测气温要高很多,但是由于地面上的温度不好监测,而且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很难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发布标准。而五山实况站监测的气温是经过多年考证,确保准确性,也具有统一性,有利于预报工作。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卢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市建委以39℃的监测温度为停工的标准确实不大合理,“监测气温一般很难达到39℃,如果真到了39℃,地面的温度早就40多摄氏度了。”他介绍,广州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监测气温只有两次超过39℃,分别为2004年7月1日记录的历史最高温39.1℃和2005年7月18日记录的历史次高温39℃。
一直热心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广州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杨爱斌就此指出,广州市建委以39℃为停工标准,且以气象台发布的气温报告为准,这意味着这份文件犹如一纸空文,建筑工地的劳动者根本享受不到这项“优待”。
广州市建委建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39℃停工令”是政府给出的大的指导原则,根据工地的实际温度来确定停不停工有些不现实。因为不同工地温度也不同,即便是同一工地,不同工种作业环境不同,温度也不同。
工地所见是各有各招
政府不发文也避高温
记者今天到广州市几个建筑工地采访,对于高温作业,各工地有不同的做法。记者来到珠江新城一建筑工地,和几名工人聊了起来。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小文对记者说,他们是轮班作业,不停工的,不过高温班次可拿到一些补贴。且这个工地准时发工资,热点没啥,习惯了。
在天河路一个楼盘,几十名工人正在拆棚架。项目经理骆先生说,其实我们很注意建筑工人的健康和施工安全,市政府发不发文,只要我们觉得天太热,就会安排休息,避开最高温时段。
广州市建总有关人士表示,市建总的所有工地都会严格遵守城建部门的规定。现在工地都采取早上提前半小时开工,下午推迟半小时到1小时施工,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并保证工人午休时间。另外,工地还在施工人员住宿的活动板房上加装喷洒装置,淋水降温,同时保证施工现场茶水、盐水、汤水不限量供应。
39℃停工应降为36℃
政府决策要实事求是
广州市人大代表江波指出,政府出台这么一份“停工令”,出发点是好的,但设定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政府现在可以做的,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降低气温标准并不以气象台发布的温度报告为依据,而应以各工地实际温度实施“停工令”,让政府的决策惠及市民。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指出,“39℃停工令”应降为36℃。他认为,建筑行业劳动强度很大,尤其在广州这种地方,酷热、高温的条件下露天作业本身就十分辛苦。至于气温监测方面,先不说某些气象监控站本身气温可能低于市中心一些作业工地的实际气温。即便是在工地实测气温,39℃已经太高,这个温度设定本身就不太合理。39℃条件下,在大街上随便行走一下都觉得很热,何况是大太阳底下施工?
韩志鹏同时指出,现在各大职能部门很难监测到广州市每个施工工地,个别工地违规作业很难发现。工会可以在其中做一些工作,同时建议各部门开辟一个投诉渠道。
本报广州7月2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