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印度导弹部队的车辆参加阅兵式。
新华网消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7月25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印度的全球抱负与核协议”,副题是“与中国不同,印度对自己在世界上的作用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作者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博士后曼贾丽·查特吉·米勒。文章认为,如今中国表现得像一个自信的大国,以满腔热情一心追求其国际目标,但印度对自身在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缺乏宏大的战略或想法。印度认为自己“应当”是个大国,不过对通往大国之路没有明确的认识。
文章摘要如下。
30年来,印度一直希望得到一份能够给其带来威望和先进技术的核能协议。然而,当印度联合政府本周宣布可能会推动批准这样的协议时,此举在议会引发了一场危机和一次不信任动议。
目睹着这一连串戏剧性事件,国际社会要是感到有些迷惑的话情有可原。毕竟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印美核协议对印度极其有利。这份协议允许印度从美国购买核技术,会使印度获得维持经济增长所急需的能源,同时又不会危及其战略(核)能力,或影响其外交政策的自主权。
为了理解印度在与美国签订核协议问题上所面临的政治难处,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个非常基本的事实。与印度的对手、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同,印度对自身在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缺乏宏大的战略或想法。印度认为自己“应当”是一个大国,但对通往大国之路没有明确的认识。与之相比,中国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国,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向本国和世界阐述“和平崛起”的观点。
中国的学者、记者、政策专家、政界领导人和精英阶层一直在探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问题。这种讨论强调的是,尽管中国的实力不断壮大,对能源和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多,但中国不会走二战前和二战期间的德国和日本所走的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道路。
相反,中国打算和平、和谐地崛起。同时,这种观点吸收了“天下”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要秩序不要混乱,这是理解中国2000年来治国之道的关键。明确了世界的概念以及他们在世界上的作用,中国表现得像一个自信的大国,以满腔热情一心追求其国际目标。
印度上一次明确其国际作用的时候,是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担任总理的时期。尼赫鲁的外交政策出现过一些重大失误,特别是他实施了损失惨重的“前进政策”,从而引发了1962年战争,并惨败在中国手下。
但毫无疑问的是,尼赫鲁是个有远见的人。在他的策划下,不结盟运动使印度在国内和国际都取得了胜利。印度当时很穷,力争要在经济和军事方面有所发展,但印度有坚定的目标和民族自豪感,这使其至少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道德上的优势并担任了发展中国家的领袖。
在尼赫鲁时代后和冷战结束后,印度既没有对不结盟运动进行调整,也没有放弃它,即便它当时已经没什么影响力。和毛泽东时代过后的中国不同,印度没有一个领导人明确阐述过一项替代性的世界意识形态以及印度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
作为一个未来的大国,印度的前进之路何在?
即便(印美)核协议在向前蓬勃发展,但是,除非印度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对大国身份有自信,否则这种分歧将会继续破坏印度的国际关系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