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监狱心理矫治
摆脱离婚阴影,他嘿嘿笑了 女咨询师矫治心理认知缺陷的故事
那几天,三监区的“心理助解员”紧急报告:服刑犯王某有点“疯”。在监区里,他见谁都是那句话:“我老婆要与我离婚,我该怎么办!她要是和我离婚我就……”
我在调阅档案和向监区干警了解后发现,服刑犯王某因犯抢劫、寻衅滋事罪被判13年有期徒刑,现余刑8年6个月。
王某脾气急躁,哥们义气重,自尊心极强。近来,其妻子提出离婚,他也想离,但因自己爱面子,怕同号服刑人员因此看不起他,又考虑到孩子、财产等问题,一直难做最后决定。为此,一直处于痛苦、绝望以及强烈怨恨妻子的情绪状态中无法自拔。
初步分析,王某是家中独子,且属团伙犯罪,在交友等人际关系方面可能存在误区。于是,我决定,首次心理咨询先避开离婚问题,而是谈他儿时结交朋友等人际关系方面的事情,迂回捕捉他的心理信息。
儿时一件事使他认知发生扭曲 心理咨询开始时,我首先采用了心理学上的限制性开放式提问。
“除了夫妻婚姻问题,可以谈谈你是如何交朋友的吗?”
“我从小贪玩好胜,我身边有好多朋友,但大部分是年龄较大的。这几个朋友遇事帮助我出气,天天围着我。”
“什么事使你生气,需要你的朋友帮你出气?”
王某此时脖筋胀起,脸憋得通红。他回忆起上小学三年级时,村上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孩子当着他妈妈的面骂他,他当时很生气,又担心打不过,而妈妈作为长辈,不但不教训那孩子,还笑了笑,这件事一直让他很恼怒。后来他就结交了比他大的小孩,有事没事都要找那个孩子“算账”,后来那个孩子不得不辍学。
“这件事使你相信了所谓"朋友"的力量,是吗?”我用了咨询技术参与性概述方法。
王某马上嗯了一声。
王某之所以遇事极不冷静,与其早年形成的不良认知结构有关,潜意识里一直存在武力解决问题的霸气作风,形成简单的思维逻辑,也是大男子主义心结的源点。
踹老婆流产是他内心永远的痛 第二次咨询,我显得不经意地问到他的妻子。这时,他似乎被触动,主动说:“我对不起我妻子。”
“什么事使你这样自责?”我问。
王某低声地说出他内心深处觉得对不起他妻子的事。原来一次他在朋友那里打麻将,夜很深了,已怀孕5个月的妻子来叫他回家。他觉着正玩得高兴,一个大男人却让老婆管着,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所以,没等妻子三句话说完,他就朝妻子一脚踹过去,妻子当场倒地。过后她虽然没事,但肚子里的小孩却胎死腹中……
说着,王某抽泣起来:“我对不起她,我是个男人,我当时就发誓说我以后要对她负责。现在她要与我离婚,我……”
“男子汉对她负责挺好,但表达方式是让妻子认同,你妻子她怎么想呢?”
王犯的眉头蹙了一下。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离婚对于任何一对夫妻来说都有可能发生,只是人们对离婚的认识不一样,才会产生不同结果。
于是,我决定对其采取合理情绪的认知疗法进行咨询,使其改变态度,正确对待离婚。
用心理学技巧平复愤怒与焦虑 第三次咨询中,我着重发问。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王某:那还用说吗?她一点儿也不关心我,现在还想与我离婚……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吗?
哦,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换成我也会不好受的。
我给你讲个小故事你听听可以吗?我很真诚地说。
英国著名首相邱吉尔在少年时代遭遇坎坷。当同班同学都学拉丁文时,他却被编入低能班,只有资格念英文。大家都会用希腊文作诗了,他依然在低能班学英文。邻居说他是白痴;同学们当面对他恶作剧;老师也给他难堪;连他的父亲也不理解其儿子,劝他投考军校。一个小小的孩子,那是怎样的打击!
王某用渴望听下去但又很迷茫的眼神望着我。
你猜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成就未来?当时他的身边只有一个心灵的导师这样说“你会奋斗出一条你自已的路来”。正是当时得到了这位恩师的指点方向,才最终使他走出了那一段挫折之路。我与你谈这些,是想证明他的成功吗?
王某茫然。
他的成功,是众所周知的。但成功的原因可能就是他听了他的心灵导师讲的话了吧。
王某沉默。
离婚虽不是高兴事,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天昏地暗的。你与小邱吉尔相比谁更悲惨呢?
他不语。(我想他可能想说我的悲惨与邱吉尔的悲惨不是一回事。但我从他的表情看,心理学谈话技巧起到了作用,他开始有所认同,并在思索我讲的话。)
“她不关心你,想离婚。”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每个人都不敢保证一辈子不变心。但离婚可能并不是直接原因。
王某探寻的目光扫过来。
是你对这些事的一些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控制你的情绪。
真的吗?王某似懂非懂地问。
盲人坐断风筝的例子使他明白了认知理论 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玩,你把你小孩非常喜欢的一个风筝放在长椅上,这时走过来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结果把风筝压坏了。此时,你会怎么样?
我一定会很生气。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毁坏别人的东西。
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样?
哦———原来是个盲人,他一定是不小心才这样做的。
你还会对他愤怒吗?
不会了。我甚至有点儿同情他了。
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压坏了你孩子风筝,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你前后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了。
啊!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想不开、生气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他清晰地说。
王某开始主动倾诉:入狱前,我们的关系很好,她得听我的!即使我入狱后,她也经常来看我,我也常向家里打电话,汇报我的改造成绩。可近阶段,她也不来看我,我向家里打电话,她总是不耐烦,我在狱中认罪悔罪,好好改造,取得了改造成绩,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她,为的就是让她高兴。在狱中,我心里总是想着她,盼望尽快减刑与她团聚,可她现在对我一点儿也不关心,真是伤了我的心。
你是说你妻子必须爱你,像你爱她一样爱你。
对,必须,也应该这样做。
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她必须这样做呢?
因为她是我妻子,我应该得到回报。
为什么因为她是你妻子,她就必须爱你?
这……你们都是女的,讲话也向着她。难道我现在进监狱了她那样对我就有理吗?(他以为他进监狱别人得理解同情他)
你可以希望她爱你,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希望,但是你无法要求她必须爱你,因为这太难做到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看,问题恰恰在这里,因为你有了这种必须的要求,而它又难以实现,所以你才像现在这样。
因为你从小就已经习惯了让别人总围着你这种想法。其实,每个人的感情都可能会变,你固然可以要求自己始终如一,但你无法保证别人也像你一样一成不变。
感情这东西真是变幻莫测啊!(他的认知开始动摇)
我们再假设一种情境,原先有一个女人爱上了你,对你非常好,但你却不爱他———这非常有可能发生。对不对?
是的,实际上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马上肯定。
你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也像她对你那样?
没有,我最终离开了她。
为什么呢?
因为……因为没有什么理由要求我必须爱她。我也做不到这一点。
你看,这件事和你与你妻子的问题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本质一样,我们都无法做到别人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就无权要求别人必须为自己做到什么。
他无语。
有一个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刚才对你妻子的那种观念符合这个规则吗?
“好像不是一回事。”他低下头。看样子,我确实不该有这样的观念……
看,你的不合理观念又来了,刚才那个是对别人,这个却是对你自己的。谁说你不该有这样的观念?类似的观念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我们要学会把对自己或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或“想要”。这样,当我们不希望或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情绪就会仅仅是一种失望,而不是过分强烈地怨恨自己或他人……
对其妻的心理谈话起到作用 停了几天,三监区搞了一次亲情帮教活动,在监区与女警中心的共同努力下,他妻子在帮教那天如期来到监狱面谈。
在他妻子见到他前,我就提前介入,主动与其妻将心比心谈了将近三个小时,用换位思考等谈话方法最终征得其妻子的理解,把其小孩子给王某的母亲抚养。
在中午见面共餐时,他们夫妻俩从开始隔桌而座到后来自动把椅子搬到同一侧,气氛很融洽。妻子相约定时来看他。两人商量好心平气和地离婚。
不久,王某主动写出非常真诚的心理体会,表示他增强了信心,重新为自己找出心理支撑点,找出其活下去的希望。他对我说,该为父母尽孝时,自己却身陷囹圄,年迈的双亲仍在天天盼儿子早日回家;为了年幼的孩子,也应振奋精神,积极投入改造,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
后来,王某因表现突出被减刑一年。紧接着又得到监狱的表扬,持续表现不错。
前几天,我在跟踪回访时,对他讲了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少女在公园里为男友与她分手而哭泣。一智者笑着说:“你是幸福的,你只不过失去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失去一个爱他的人。”
听完我的话,他嘿嘿笑了笑,耸了一下肩。看来他已完全从离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王晓芳(作者为河南省第三监狱心理咨询师)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