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达夫(Eamon Duffy)和苏珊(S usan)夫妇一家收养两个中国女孩。罗琦摄
中式的朱漆大门和金铜门扣儿,旁边立着两个玲珑版的石狮子,当记者敲开温哥华西区这个普通家庭的门时,迎接我们的是穿着旗袍式上装的女主人苏珊(Susan)和两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小女孩。
“这是Georgia,小女儿,这是大女儿Charlotte。”苏珊的声音很高昂,活力十足,笑容里闪着骄傲的光彩。
房屋里的摆设:中式的茶几、中式的写字桌、中式的电视柜、中式的……苏珊告诉我们,其中一些家俱是在本地淘到的,还有一些则是从中国直接买来的。
一方面,让女儿们多接触来自中国的东西;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家里特别有新鲜感。
“我们收养这对可爱的中国女儿,让她们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希望女儿们能够为自己和自己来自的国度感到骄傲。”男主人达夫(EamonDuffy)解释说,女儿们已经会讲一些中文了。“语句还不擅长,不过词汇是知道不少了。”
“做了这么多,并不是一定要女儿们长大了回去中国,而是如果有一天她们做出了决定,想要寻找自己的根,能够有迹可循。”达夫说起了夫妇俩有关孩子身份的第一次“挑战”。前不久,Charlotte看到婶婶怀孕而对人出生的过程产生了兴趣。苏珊买来人体科学教材,跟她一起学习。她突然问:“妈妈,我是从你肚子里出来的吗?”苏珊回答说,“不是。你是从妈妈心里来的。”
达夫希望女儿们能够为自己和自己来自的国度感到骄傲。罗琦摄
达夫夫妇对保持孩子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是通过点点滴滴令人感动的小细节体现出来的:两个孩子的全名都很长,CharlotteFuQing Duffy和Georgia Yi ZeLianDuffy,因为夫妇俩决定留着她们在福利院时的中文名;每年春节,他们会一起做手工鞭炮,让孩子们拿到学校去和小朋友分享;而每到中秋节,他们又会一起去公园赏月,让女儿们把对自己亲生父母和家人的思念和祝福托付月亮带回去。
“花朵移植到不同的环境都有可能生存,但只有花根深扎于土壤,才能够盛放。对女儿们来说,中国这个民族和文化,就是她们的根,只有保护这个根,她们才能够茁壮成长。”达夫夫妇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话题的延展,他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渐渐浮现出来。这些不禁让我们觉得,所谓“收养中国儿童的外国人”是外界给他们的定义。事实上,他们不过是一对拥有两个孩子的普通父母亲,只是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自己能做的一切。他们希望孩子的今天开心,未来也同样快乐。
达夫夫妇告诉记者,在温哥华,一群“收养中国儿童的外国人”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许多人加入了一个叫做“FamilieswithChildrenFromChina”的组织,参加集体活动。达夫是该组织卑诗省分会的主席,他说每年他们都会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像去年有五百多人参加了春节聚会;今年夏天的野餐会也有近三百人参加。刚刚过去不久的“六一”,五十个家庭参加了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举办的儿童节庆祝会,杨强总领事送给孩子们的小礼物让他们开心不已。
“我们很珍惜与华人社区沟通的机会,这是孩子们能够与出生国文化建立联系的最直接途径。”达夫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