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守望奥运 > 奥运筹备消息

艺术家蔡国强:制造北京奥运会视觉特效(图)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蔡国强

    《撞墙》 2006 99条与实体一样大小的狼和玻璃墙。狼:混凝纸糊、石膏、玻璃纤维、树脂和绘制毛皮 受德意志银行委托制作


    《威尼斯收租院》 1999 在威尼斯军火库展出 。龙绪里和9位特邀艺术家当场制作的108件真人大小的雕塑,60吨泥、铁和木架,其他道具和雕塑用工具,4盏旋转夜灯,《收租院》相关资料和图片复印件(1965年) 受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委托制作 图/Elio Montanari 图片提供/蔡工作室


  艺术家

  蔡国强 制造北京奥运会视觉特效

  当代艺术的特点是跟这个时代的互动多,好对时代脉搏、社会环境作出敏感反应,形式和方法都很丰富

  本刊记者 李宗陶 发自北京

  老北京的四合院讲究“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猫胖丫头”,蔡国强的院子里种着石榴、丁香、海棠,一辆老旧的木制小推车停在一角,一樽约1米高的青花瓷鱼缸坐在院中央。回廊的窗棂上雕着花,每一块青砖都似洗过,发白。厢房的彩砖是原主人留下的,100多年了。

  早锻炼刚结束的蔡国强出汗了。8个月来,他每天中午出门,进“鸟巢”或奥运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下半夜回家。其余时间以半小时为单位切割给不同的事务。

  两件大事:一.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设计视觉特效,这一次,他又要用上他浸淫了25年的拿手好戏——爆炸绘画,只不过这一次的画布是“鸟巢”上方的天空;二.筹备8月20日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大型个人巡回展“我想要相信”——上一站是今年2月,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展出97天,观众几十万人次;下一站是2009年春,西班牙比尔堡古根海姆博物馆。

  蔡国强火药画的过程通常是这样:将特别订制的日本麻纸铺在地上(麻纸的纤维结构能保留并吸收爆炸的能量,同时呈现纸面焦化的效果),撒放不同能量的火药粉尘,或用纸板在麻纸上布置轮廓造型。有时,他会用鹅卵石加重压力以强化爆炸效果。然后,他用一支香点燃导火索,火药按照设计路线奔跑,几秒后就闻到刺鼻烟味。助手们迅速用布团压灭余烬,将整幅画从地上揭起,垂直悬挂起来。

  自1995年蔡国强移居纽约起,他对材料的驾驭日趋精进,这种爆炸形成的图像也越来越复杂、丰富和抽象。评论家们有不少隆重、深刻的阅读,但他似乎更爱用那个比喻:做爱——要有意外,有喘息,有互动,整个过程是冒险。

  当代艺术圈里有个绕口令一样的段子,列举了“四长”、“四短”、“四黄”、“四红”,蔡国强占了两项,一是“简历长”(作品多,展览多,收藏记录多),二是“本人红”。他目前位居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价的第一名(《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已在美国举办了规模最大的中国艺术家个展,但妻子吴红红所说的“东京8年抗战”,那些“卖出去一张画交完水电费房租马上就没了”的日子,他还记得。

  在日本,他好像回到了中国的古代。经历了“文革”,再感受日本那浸染古风的儒、释、道的氛围与神韵,真正久违了。

  “年轻时老子的书看得比较多。在日本接触了西方现代物理学之后,与以前对老子的兴趣找到了呼应,便做了很多外星人计划,与地球大爆炸、黑洞、时空倒流、超光速等等有关。”

  “他做的东西看起来很‘杂’,但都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之上。他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很强,就像一块干净的海绵,能够一下子把周围环境所赋予的讯息全部吸进去,然后在创作时全部释放出来,之后他又会成为一块干净的海绵,去吸收新的东西。”这是同为画家的妻子对他的评价。

  几千人在为我们的创意工作

  人物周刊:怎么会想到介入奥运开闭幕式这件事?

  蔡国强:大型仪式要变成艺术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在古代,艺术和仪式是一体的,巫师也是当时的艺术家,他的活动里有舞蹈、绘画等等。但慢慢地,仪式和艺术越来越远,艺术家不再为仪式创作作品。到现代,带有庆典性的活动,很少有艺术家能够创作出让人感觉非常好的作品。

  开闭幕式需要什么样的作品?要有人文理念,还要有独创性的表现形式,但在这样一个全球消费时代,各种艺术在大型活动中很容易被消化掉,再加上政治因素,很不容易做。对于我来说,不容易做的事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包括之前做上海APEC庆典,哪怕仅仅是服务一下,艺术家也应该做一点服务嘛。

  大家都是自己组队来报名的。竞标总导演的李安、陈凯歌、张艺谋、张继刚都有自己的团队,我们是属于艺术家创意团队,等于是一群干活的人,帮助总导演把奥运会开闭幕式做得更有艺术性、国际性和现代感。

  长年在海外的人,也许比国内的人更加“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大事上、在对尊崇中国文化的态度上是没有摇摆的。

  人物周刊:你对APEC那次的效果怎么评价?

  蔡国强:做这样的大型活动都会经历一条波动曲线。从朝气蓬勃、充满野心和创意到下滑、失望,最后转到自我安慰、自我适应的状态。

  开闭幕式之类的活动非常大,大到超出你的想象。有些东西,你会感觉它不过就是密密麻麻密密麻麻的数量,当它们集聚起来,数量发生质变,就不受你控制了,它自己的生命溢出来了。

  当时有一个亮点是要做一个梯子到天上去,500多米,比东方明珠还高,用飞艇将梯子从江面上拉起来,从黄浦江两岸迅跑过来的火聚合成梯子的两边,中间是横木,“特特特特特”上去……当时因为“9•11”事件的影响,会议中心上空禁止出现飞行物,担心飞艇会被导弹打下来,所以就不可能做了。但最后读秒“5-4-3-2-1”,满天是大红的牡丹花,600个、700个、1000个,满天的蓝色星星,从天空这边看到那边足有几公里;黄浦江上几十栋大楼都在“爆破”(发射烟花),整个城市像燃烧起来一样,我有一种“要出事了要出事了”的担心,其实是在控制内的。我经常会被创意中没有预料到的一些东西震撼住。

  人物周刊:你的爆破作品有点像爵士乐,有一种即兴的成分在里面。

  蔡国强:对,有点像,所以我喜欢爆炸多过焰火。空气、风,现场自然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每一次都不同。我常用做爱来比喻这个过程,当爆炸的规模是可控的时候,就是自己和对象做爱的过程。而当事情闹大了以后就很不一样了,就变成一个事件,像在上海做的APEC,动用了几千个警察、几千个消防。

  人物周刊:事情闹大了,对你会不会形成压力?

  蔡国强:奥运会开闭幕式这么大规模的事件,几千人在为我们的创意付出,从技术研发,到材料选择,到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把关,一关一关都有人在监督在帮忙,大家都没有休息日,无形中就有了压力和责任,担心就大起来了。

  针对焰火的生命力,

  而不是不停地喷花

  人物周刊:你每天进出这个巷子,每天看到北大红楼,你是怎样体会北京的?

  蔡国强:就是看到真实的、日常的北京。我很喜欢北京,虽然北京人挺闹的,但这个城市有一点点沉默,包含在她的历史里,包含在城市的性格和精神里,也刻在她脸上,这让我有一点点感动。

  这个城市的新建筑,像“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机场航站楼,体现出某种意义上的野心,但又控制不好,一方面是她的古典稳重,另一方面心里又在扑扑乱跳,这感觉很有意思,这东西就有它的魅力。北京本来是中规中矩、按部就班,现在一边冒险一边学着控制,但任何事情只要做起来了,就是发生,就是存在,就是历史,这一点北京比上海更大气。

  人物周刊:开闭幕式上有这么多人,使用焰火会不会有危险?

  蔡国强:所以我们在场地内外都做了很多模拟实验,包括焰火产生的高温对“鸟巢”顶部的膜的破坏性实验。基本上都不错,相对安心,不过还要看最终效果。

  人物周刊:你曾提到可以做一些比较精细的造型,是指什么?

  蔡国强:我其实并不是那么喜欢焰火,我更喜欢爆炸,喜欢它的速度、能量和不可控。所以我做的设计是针对焰火本身的生命力,而不是它的花样,不是不停地喷花喷花喷花。上海每年都有烟花节,你再看全世界的烟花,都是一些传统的花样,10分钟之内就无花可放了。

  焰火比较难出造型,和爆炸点的大小、发射的时间、到达空中的高度、位点以及停留的时间有关。要想让08奥运的焰火传达一些理念,需要一些高科技,第一是爆炸点要小,爆炸点大的话就不好控制形状;然后要把不同的爆炸点镶嵌到空中不同的高度;还有速度,“哒哒哒哒哒”接连地向上喷出,最后同时呈现。要控制好每一个爆炸点的瞬间,不同的爆炸点可能相隔几秒钟升空,但它们携带的芯片会控制它们在同一时间爆炸,就像在华盛顿看到的那样,每个爆炸点处于不同的高度,最后形成一个龙卷风的造型。听起来简单,其实很复杂,这次造型会更多。

  人物周刊:对奥运这样一个特别的主题,会不会更多地运用你的标签——中国元素?

  蔡国强 :不一定。其实我的标牌“中国元素”是在中国被夸大了,在西方并没有。你看在华盛顿的那个爆炸——龙卷风,跟中国没有多少关系。你非要说我在用中国元素,也不完全是错的。包括今年我在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回顾展,汽车爆炸、箭射在老虎身上、狼在撞墙……这些都要说成是中国元素吗?那汽车也是中国元素了。

  人物周刊:日本留学那段经历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蔡国强:可能是在材料和形式上追求极致。他们对待材料本身特点、价值的态度很特别。他们看花、抚摸花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有人用书法写“花”这个字,可以写一辈子,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坚持、精致,还有一定的禅宗精神在里面,可以获得无限的安慰和支撑。

  到上海读书那4年对我影响也很大。上海也比较个人主义,跟国家政治和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目的的艺术文化工程保持一定距离,艺术比较多样化,注重形式,像当年的“海派”艺术。后来从日本到美国,比较一贯性的东西就是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意识形态比较偏离。

  把火药变成颜料

  人物周刊:什么样的契机让你选择了火药而不是其他?

  蔡国强:跟家乡有关,那时候很多邻居的孩子下课以后在家里做鞭炮补贴家用,做鞭炮的火药随手可得。火药之前我用过许多手段,比如用自然界风的力量或鼓风机吹油画颜料,想让画“动”起来,或者把画布拿到礁石上、榕树的树根上去拓片,有一阵子也用火烧一烧,看油画烧过之后能不能起泡之类,总想做出一些偶然的效果,而不是用理智一笔一笔去画的,所谓向自然界借力量的理念。但慢慢觉得这样做还是太小气,就想到了干脆用火药。开始是用小孩的玩具烟花喷些火药到画布上,但画布被打出一个个洞,无法做出我心里的效果来。后来就在画布上用鞭炮火药撒出形状然后点燃,这样能出形状,就像画画一样。这样,火药就完全变成颜料了。

  人物周刊:画布不再破掉?

  蔡国强:有时候还是会破掉。火药的速度,它产生的压力,两者要控制好。但是如果全在控制当中,规规矩矩的,还是不过瘾。要稍微有一点来不及躲开、点燃之后赶快去灭火的感觉。

  这跟我的天性刚好相反。我一直比较胆小、中规中矩,画画人家用笔很大气,我却甩不开,身体也比较瘦,做事情放不开,而且特别地怀旧、喜欢寂寞。我常跟国外那些收藏我作品的美术馆馆长和策展人说,以后年纪大了我要回故乡画风景画,画春夏秋冬,那些仍然会让我感动。

  所以火药爆炸的那种破坏性实际上是冲着我自己来的,用这种不大好控制的、极具偶然性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过于理性的创作和想法。我对火药这种材料一直怀有不安和不甘心,它对我一直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怨艾。

  人物周刊:借助外力把自己打开。

  蔡国强:还有对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对其中蕴藏的神秘感的迷恋。火药这东西很有意思,爆炸之前是尘土,爆炸之后就变成烟痕、残灰,很安静很安静。我从火药里体会到了哲学。

  我喜欢稍微有一点点捣蛋

  人物周刊:在你被收藏的作品当中,有没有自己特别偏爱的?

  蔡国强:每年都有不少作品,但每年特别记得住的只有一两件,偏爱哪些,很难说。比如19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我雇了一艘帆船,从运河开进威尼斯,带去100公斤人参,给双年展“补一补”,给威尼斯带去“被马可•波罗遗忘的东西”,那一次很美好。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我做了“收租院”,在20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缅怀一下消失的乌托邦……我喜欢稍微有一点点捣蛋。

  人物周刊:你说过“我不是赵无极,也不是贝聿铭,我就是当代好玩的人当中的一个捣蛋者”。

  蔡国强:是当代艺术家中的一个。当代艺术的特点是跟这个时代的互动多,好对时代脉搏、社会环境作出敏感反应,形式和方法都很丰富,在媒体上也很受欢迎,因为有话题性。贝聿铭和赵无极做的东西没有人批评的,我的作品有人批评说“打中国牌”、“讨好西方”,这说明他们完全把我当自家人。

  人物周刊:你的作品中有一种态度:轻松,不一本正经,这是怎么来的?

  蔡国强:我的个性比较叛逆,不愿意把东西做死了做僵了,喜欢自由自在的状态。当然也可以从哲学上说,不一定以不变应万变,也可从万变中寻求不变。所以人家找我做作品,都不知道我将会做出什么来,一会儿来个船,一会儿来个飞机……现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正在展出我做的一个飞机,曾在圣保罗双年展展出过的,他们买下来(收藏),展览一年半。现在进机场身上的小刀、指甲刀不是要被没收么?我就把圣保罗机场没收的两万多只指甲刀、小刀都插在一个飞机上,叫做“一路平安”,那个飞机全身像刺猬一样,光芒万丈。

  这次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回顾展,人山人海,每天队排得很长,陈丹青说他是排了一个多小时才进去的,这说明我的东西至少是雅俗共赏。这也是出国以后的改变,如果我一直在国内,也许会追求一种更“高深”一点的风格,显得更像一个有学问的当代艺术家。但在国外,发现西方当代艺术走到今天其实遇到一个很大的困境,一直在一个小圈子里游戏,他们的艺术是偏食的,大量的传统艺术形式都成了博物馆的藏品,你会觉得现在再做那些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

  人物周刊:批评家尹吉南把黄永砯的“纸浆艺术”、谷文达的“中国简词”、徐冰“鬼打墙”的拓印和你的火药称作海外“四大金刚”,针对中国四大发明来的。

  蔡国强:可以这样说,但这不是问题所在,外国人也在用他们的文化,关键是为什么用,用得怎么样。

  我从来都认为,没有祖先对不起我们的事。假如我们认为过去的文化现在没办法用了,是我们对不起他们。不要搞错了,他们在他们的时代做得很好,我们现在做得不如他们好,不要认为传统文化是落后的、保守的。西方文化又怎么样?它曾经非常非常保守,清教徒式的生活限制了它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一路走来,相对是丰富多彩、充满激情和开放的。只是近代以来,国家要救亡,民众生活艰难,我们的文化才慢慢走进了一个怪圈。

  人物周刊:如果有什么会限制你的创造力的话,你觉得可能是什么?

  蔡国强:生理、心理上的疲倦,不再那样心跳和激动,这是最大的打击。如果别人看我的回顾展觉得,这个人还挺能做的,到现在没有显出疲态,这样就挺好。

  (感谢实习生赵新星对本文的贡献)

  蔡国强

  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1-1985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6年赴日本留学,1995年移居美国纽约。曾获1995年日本文化设计奖、1995年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超国度文化展本尼斯奖”、1999年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金狮奖、2001年美国欧柏特艺术奖。2001年,负责APEC大型景观焰火设计。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 图/姜晓明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