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亚心网
呼图壁抢救战国西汉古墓
亚心网iyaxin.com讯(本网记者 马永平)由于古墓在新建石门子水库的淹没区,从7月11日至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呼图壁县南部山区的50余座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大土墩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并出土了青铜刀、剑等器物,对研究天山山脉古代游牧民族历史提供了依据。
|
墓穴简单墓主身材修长
7月28日,记者沿省道101线来到古墓群所在地——距呼图壁县约80公里的南部山区。呼图壁河从南向北在峡谷中奔流而下,古墓就零散分布在河东西两侧较缓的山坡上。修建中的新疆呼图壁石门水电站位于呼图壁河中游下段,距县城78公里,于2007年开工建设。
在河东岸一处正在挖掘的古墓群里有5座古墓已被打开,工作人员正在将墓穴里的土铲出去。墓穴非常简单,面积约4平方米,呈长方形,墓穴底部用石块砌成,尸骨就在其中;有的连石头都没有,尸骨直接就葬在土里。
“几乎没有什么陪葬品,50多座墓只有四五座里有东西,这里的墓主都比较清贫。”一名工作人员边清理边说。
另一个打开的墓穴是双人合葬墓,墓主人骨架保存得较为完整,身材修长,也没有什么随葬品。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玉忠说:“根据目前的挖掘情况判断,墓主人的族群应该是身材高大、体形匀称健美而且善骑射。因为他们的腿骨很长,估计生前不会低于1.85米。”
在河西的一片古墓群中,共挖掘了8座墓地,其中一座墓室里是大小两具骨架合葬。这些墓地都比较浅,大多只有约1米深。
据介绍,这些古墓并没有碑文之类的标志,只是在草地上堆了一圈石头,中间也堆满了石头,凸起的并不高,天山一带游牧民族的墓地大都如此。
出土一批青铜刀剑
此次挖掘出土了一批青铜器、陶器和骨器。带队进行挖掘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玉忠向记者展示了这些器物。
青铜器比较完整,是两把精美的青铜刀和一把青铜剑,还有十多枚箭镞,一把青铜刀刀柄呈虎头形状,刀身略弯,身长25.5厘米,刀身最宽处约2厘米,刀背厚约0.3厘米,另一把为菱形带孔首刀,刀身长21厘米。
其中最为精美的是青铜剑,剑柄头是菱形带有凹洞,柄尾是护手,剑身长约40厘米,刀身最宽的地方约4厘米,记者试了试,虽然剑身布满锈渍,但刀刃仍很锋利。
箭镞是菱形带槽的头,也是锈迹斑斑。记者看到,出土的还有两个残破的陶罐、一些青黑色的陶瓷碎片和一个骨锥。张玉忠介绍说,陶瓷碎片是一个用过的陶盆,打开时还是完整的,但一碰就碎了,拿不出墓。
发现双人叠压墓葬
据介绍,在河东岸四号墓地里的出土是最丰富的,它是一座双人叠压墓葬,墓室由石板或石块堆砌而成,面积很大,两副骨架分明、上下叠压,且以男性为主。在这座墓里,分别有菱形柄刀和青铜剑放在墓主人的左手和右手边,同时还有十几枚青铜或骨质箭镞放在手指前端。
这种双人叠葬墓在以往考古中并不多见,目前,考古人员尚无法对这一奇特的墓葬作出判断。
青铜马面护甲现身马冢
在离这座墓约50米远处还发现了一个墓地,里面只有一个动物腿骨,初步判断这是一个马冢。里面出土了一副做工繁复精美的青铜马面护甲,可惜已经残破。张玉中分析说:“不排除是为这匹马专门修建的墓葬。”想必这匹马生前一定是享有至尊的“荣誉”,才会被如此厚葬。
张玉忠说,经过对墓葬出土的青铜刀、剑、箭镞、陶罐等器物判断,这些土墩墓应是战国至西汉时期的。距今约有2000年历史了,是天山山脉游牧民族墓冢,具体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要经过对搜集骨片做碳14鉴定才能知道。
其它古墓暂时不做挖掘
张玉忠说,这批古墓葬是2007年4月在呼图壁石门子水库建设前期进行的历史遗迹普查时发现的,共有102座大型土墩墓,都很有规律地分布在呼图壁河两岸,目前挖掘的古墓共分布在四处,沿呼图壁河南北约2.5公里。
“此次仅对淹没区的50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其余古墓因在淹没区外,不会造成损坏而原地保护,不进行挖掘。”张玉忠说。
“我们要尽可能留一些东西给后人,待以后挖掘探测和保存技术更高时再进行挖掘,目前最好的保护就是原地保护,尤其是这些墓的随葬品都比较少。”
昨日,工作人员已经对挖掘完的墓地进行回填,挖掘已进入资料整理的尾声,预计在7月30日全部撤离。
张玉忠说,他们回去将把残碎的陶片进行修复,并对此次挖掘进行系统性分析,给出一个较为详尽的研究结果。
亚心网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