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石家庄7月29日电 毕喜华、特约通讯员马仕府报道:昨天上午,北京军区某炮兵团五连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李兴满,以455分的优异成绩接到解放军炮兵学院录取通知书。团政委黄旭东介绍说,全团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的素质正发生整体改变。
笔者调查发现,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正在发生的“三个变化”值得关注。
变化之一,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从少到多。早些年,这个团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所占比例几乎为零。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以及兵役制度改革,对官兵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和军队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地方大学生参军报国。如今,这个团5年来已征集47名地方大学生入伍,在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作岗位所占比例达4%。
变化之二,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更加安心服役。以往,地方大学生参军入伍理由多为“锻炼锻炼”。近几年,全团每年征集的10多名应届或在读大学生入伍士兵,均按对口专业分配并活跃在基层工作岗位上。通过交任务、压担子,他们更加安心服役,主动利用所学知识在部队开办英语班、电脑班、高科技知识学习班,成立器材革新小组等,目前已涌现出一批“神枪手”、“神炮手”、“革新能手”和各类技术尖子。
变化之三,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从影响军营到影响校园。这个特殊群体在部队发挥了“酵母”作用,带动官兵学习信息化、钻研信息化,关心和参与团队全面建设。他们退伍后发挥的“辐射”作用正日益明显。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王张凯是该团第一批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他退伍返校后,征得学校领导支持,创办“军旅社团”,吸纳有志参军报国的在校青年学生为社员,定期组织国防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的学习。去年底退伍的士兵李星宇,凭着较高的综合素质,返回母校太原理工大学不到两个月,就担任了校学生会副主席。
编余小议 这个4%告诉我们什么 董强
这条消息中,有一个令人欣喜的数据:在北京军区某团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作岗位,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所占比例已达4%。
这个4%告诉我们什么 ?它真实反映了我军士兵队伍的结构性变化。而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的“三个变化”,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军士兵素质的整体提高,充分展示了融合式发展的魅力: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士兵这个主体大有潜力可挖,基层这个末端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