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松
7月11日,因为一封“迟来”的感谢信,一个消息在抗震救灾部队中迅速传开。
这天,几经周折,都江堰市向峨乡政府写给成都军区驻滇炮兵某团的一封感谢信送达部队营房,揭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该团炊事班班长董亮,在休假期间从地震废墟中救出5名学生,用无私大爱诠释了当代军人的价值观。
7月18日,位于绵竹市的该团抗震救灾驻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亲切接见了董亮,将军与士兵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大灾无情,他面临两难选择
“5·12”特大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正在家休假的董亮一把拉住母亲唐桂芬,一个健步冲出房间。立足未稳,自家和左邻右舍的房屋相继垮塌,变成一片废墟。
神色稍定,董亮立即组织乡亲们展开自救。“大家都到空坝上集中。”董亮带着几十号人从半山腰撤退到一个安全地带。
“父亲和妹妹怎么样了?”安抚好大家的情绪,董亮突然想到在向峨场镇上班的亲人。“小燕子,你可不能有事啊,我们约好明天一起去摘樱桃呢!”董亮一路小跑冲下山,念着妹妹的小名。
残垣、断壁……18时,董亮眼中的向峨场镇已是一片瓦砾。“老董就是脚受了些轻伤,现在下村救灾去了。”从父亲工作地乡政府的一个同事那里得到的消息,使董亮心绪稍安。
随后看到的场景却使董亮的心揪紧了。妹妹工作的卫生院在哪里啊?地震让原本一墙之隔的向峨中学同卫生院坍塌在一起,成为一片废墟……
“妹妹在一楼药房上班,很危险!”不敢多想,董亮跌跌撞撞爬上这片废墟,四处寻找妹妹。
10米之远的学校废墟上,人山人海。“孩子,你在哪里!”家长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
“救救我,妈妈。”接连不断的呼救声令董亮陡然止步。就在他的脚下,废墟中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喊声。
大爱无私,他选择营救学生
一边是妹妹,一边是孩子们,怎么办?
“马上救学生!”稍加犹豫,一咬牙,董亮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难的选择。
暴雨如注。此刻的学校废墟上,还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救援行动。“我是一个兵,这个时候我不带头谁带头!”董亮喊来几个中年人,其中有木匠师傅任富隆。“任师傅,我是当兵的。您在那里年纪最大,我们把大家组织起来吧,这样效率更高!”听说是解放军,任师傅连声说:“好,好!快,快!”
5个人迅速成立了第一个救援小组。简单判断情况后,“我和王均富等3人清理废墟,任师傅组织群众接力传送残砖断壁。”话音未落,董亮就一头钻进废墟。一幅催人泪下的画面出现在废墟上:一个穿军便装的男人在最前面,后面几十个人一字排开,将爱的火种越烧越旺。“叔叔,快救我!”被困小女孩董晓娟的声音越来越弱。董亮恨不得自己生出千只手,长满铁指头。他使劲刨着一块块砖头,不一会儿,手指渗出鲜血。半小时后,董亮终于将半昏迷的董晓娟抱了出来。“痛……”刚把董晓娟交给群众,一阵撕心裂肺的呻吟又从一个被震垮的楼梯口传来。心中深深牵挂着妹妹的董亮,再次义无反顾地冲进楼梯口……大地又开始摇晃。身处预制板空隙中的董亮明显感到有再次坍塌的危险。退,可保自己平安。进,被困女学生赵小凤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望着那个女孩渴望被救的眼睛,我怎么能当逃兵?”上剪钳,上撬棒,上榔头……晚上10点过,赵小凤被董亮成功救出。
一个学生、两个学生、三个学生……董亮救出5个学生后,卫生院的废墟再次向下坍塌挤压,妹妹董小艳失去了最宝贵的救援机会。四天三夜,董亮没有离开学校一步,没有合过眼,他用部队锤炼出的顽强毅力坚守着、坚持着。5月16日上午,救援官兵从卫生院废墟中刨出一具遗体,震后的妹妹董小艳并无重伤,如果救援及时,有生还希望。10米之远,一墙相隔!跪在妹妹遗体前,董亮嚎啕痛哭,“小燕子,哥哥今生今世对不住你!”7月28日,当董亮再次给记者讲述那终生难忘的4昼夜时,仍然声音哽咽,心绪难平。他轻叹:“孩子是我们向峨的未来,也都是我的弟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