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长江洋人街水域,一艘消失已久的人力帆船正划桨前行,船舱两边挂着“高喊‘川江号子’”和“为北京奥运加油”的横幅,巨大的风帆上印有奥运标志,船工们激情地吼着“川江号子”为北京奥运加油。据了解,该船长25米、宽4.2米,耗资22万元,由20多名木匠花3个月时间完成。 记者 钟志兵 实习生 李莉 摄 |
| |
川江仿古木船抵达南滨路洋人街码头 记者 钟志兵 实习生 李莉 摄 |
本报讯 (记者 梁鹏 实习生 陈杰)顺流而下历经30个小时,耗资22万打造的我市首条川江仿古木船昨日抵达南滨路洋人街码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船上特意升起巨大的印有奥运会徽的风帆。据悉,市民今后每天傍晚可前去观赏或体验拉纤,听老船工唱川江号子。
仿古木船耗资22万元
据介绍,这条仿古木船由铜梁船工欧祖荣筹集22万元,请10位老船工凭记忆打造,耗时3个月。整条船全是手工打造,分为甲板、船舱、休息室三个部分,没有机动设备。
|
虽然木船早已完工下水,但因等待有关部门的批文,直到前日才启程从铜梁安居镇黄家坝的涪江边顺江而下,在北碚休整一晚后于昨日上午11时抵达洋人街。
船帆上印有奥运会徽
“腰呀抵呀起,嗨豁……”记者在现场看到,久违的川江号子声又一次响起,站在船头领唱的是川江第一位女号子手吴秀兰和重庆川江号子学会会长陶鹏。在他们身后,是18名经过培训的船工,他们在号子的指挥下,有节奏地划动船桨,动作整齐划一。
不一会,江面吹起风,船桅上迅速扯起一面8米高的巨大风帆,白色风帆上面印有北京奥运会会徽。据介绍,这是船工们为了迎接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而特意赶制的。
可上船体验纤夫生活
“有了这艘木船和老船工,川江号子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才终于有了载体”,陶鹏表示,很早以前就有造一艘老式木船,再现船工行船喊唱号子的场景,从而让观看者在船工立桅、推船、拉纤的动作中,感受原汁原味的川江号子,将已快失传的川江号子传承下去,这次终于达成心愿。
据悉,由于目前天气比较炎热,老船工们将在每天傍晚登船唱号子,并沿着洋人街码头开动木船,届时市民只需花五至十元钱就能上船玩耍,或亲身体验纤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