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物 |
珍品 |
顶级宝物聚京城 讲述中华文明史
近日,《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正式开展。
这场汇聚了26个省市55座博物馆的169件国家文物的展览从两年前就开始筹备了。以往的多数展览,国家一级文物不能超过参展展品总数的20%,而这次“5000年文明瑰宝展”的展品却史无前例——大部分都是一级品以上珍稀国宝,很多还是各省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
主办方告诉记者,此次展览整合了各家博物馆的优势资源来反映中华文明的精髓。
按照中华文明发展的阶段,展览分为曙光初照、礼乐安邦、盛世华章、古典终结四个部分。进入展厅,摆在第一位置的就是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金饰”,然后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四个部分的展览。首都博物馆表示,这里每一件展品无论从艺术还是历史的角度都完美无瑕。
各博物馆镇馆之宝参展
首先是展示中华文明发源时期的展品,其中包括很多新石器时代的珍贵文物,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太阳神纹石刻和人面鱼纹彩陶盆等。第二部分为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3世纪末的文物,该时期为中华文明第一个繁荣期。“太阳神鸟金饰”就属于这一时期。第三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高峰期,展品中有出土40年但从未离开湖南的T形帛画。它是国内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汉代彩绘帛画,一直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第四部分为从宋代到明清时代的文物,中华文明在这一时期告别古典。
照料国宝颇费心思
此次参展的展品除兵马俑外,都是各合办单位负责运送到北京的。来自地震灾区绵阳的东汉摇钱树是在经历了大地震后,由绵阳的文物部门派专人护送进京的。据介绍,兵马俑的进京之路并不轻松,北京方面先派出专业车队到西安,西安的工作人员专门做好特殊的柜子装好,然后装入密封的车厢运入北京。由于运送过程十分小心,车队定下不能走夜路的规矩。
如此多的国宝聚集在首都博物馆,要照顾好它们,首博工作人员也颇费心思。一些南方的漆器,保存上对湿度和温度的要求都非常高,很少可以到北方城市展览。还有一些文物怕热,受不了射灯的高温照射。为满足这些文物挑剔的存放条件,首博专门从德国进口汉氏展柜,其特殊光导纤维材料不会产生热量。为配合展厅风格,工作人员还非常细心地用竹帘将干燥剂包了起来,既照顾展柜内的湿度要求,又不影响美观。来自湖南的对龙对凤纹绢面锦袍、T形帛画等丝织品见光就会受到影响,一旦展馆关闭,工作人员就会用布将其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