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村开村以来,一些国家的运动员已经爱上了这里的丰盛美食。日本游泳队主教练品尝了北京奥运村餐厅的饭菜后,对于奥运村餐饮的态度便完全改变了,“这里的米饭很可口。烹调方式非常科学,很好吃。牛奶也很新鲜很好喝。
饮食方面完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日本游泳队决定,不再从日资酒店预订一日三餐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甚至不乏“个别国家准备自带食品”的传闻。这些天,一些境外记者在探访过奥运农产品供应基地、北京食品检测中心后,纷纷感叹:“现在看来,对奥运食品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
记者总结了一下,发现奥运食品有三个“安全保镖”。
一是“法律保镖”。从2005年起,北京就开始实施《奥运食品安全行动纲要》,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和责任体系、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北京食品安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唐云华解释说:“我们用了3年的时间,整体提升北京的食品安全控制水平。因为我们意识到,保障奥运食品安全不光意味着保障奥运村的食品安全,我们面对着广大的市民和中外游客。”
从今年1月1日起,北京还正式实施了《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部食品安全的地方法规,也是确保奥运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现在,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正在良好运营。每天,都有专业技术人员记载蔬菜、水产品、畜禽产品种植、养殖、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等全程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集、分析、评估、追踪、预警,全面掌握食品安全动态。
二是“科技保镖”。高科技也给奥运食品当起了“安全保镖”。比如运用电子标签,结合对运输车辆的GPS定位系统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实现对奥运食品从生产基地经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到奥运村的全过程控制。
三是“团队保镖”。为了确保奥运食品安全万无一失,北京市还组建了安全保障团队,对奥运场馆、非竞赛场馆、签约饭店等供餐场所建立餐谱和原材料备案,对提供给运动员和官员的食品进行留样和24小时检测,每天还派遣监督管理人员前往奥运食品的生产基地、生产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奥运餐饮的消费具体环节进行驻点监控。
有了“三个保镖”的贴身保护,北京食品安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唐云华今天告诉中外记者:“我们完全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保障奥运食品安全上桌。”
(本报北京7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