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奥运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只剩下一位,奥运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如今,活跃在北京街头的志愿者已经成为首都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热情和服务展现了北京的人文魅力。
在这道风景中,有这样一群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弟,只为了参与到奥运志愿工作中来,放弃了许多许多。
7月29日,记者在北京街道采访了这些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他们都表达了这样的心声:“志愿服务奥运,我要回报社会给予的爱!”
“我的梦想实现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专业研究生李蓓蓓是一名城市志愿者,她现在在朝阳区多语种呼叫中心提供日语翻译服务。
“做志愿者挺有意思的,感觉奥运就在身边。”这个笑起来一脸阳光的姑娘,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种忙碌的志愿者生活。
李蓓蓓来自山东威海市郊农村,一家四口主要靠父亲在村里金矿工作的收入生活。为了奥运志愿服务工作,李蓓蓓确实付出了不少。对此,蓓蓓回答:“我一直向往北京,2001年申奥成功的时候我还在老家读高中,那时就想:2008年一定要去北京做一名奥运志愿者。现在,我的这个梦想实现了!对我来说,能够回报社会、服务奥运,特别有意义,付出也是值得的。”
“为了首都美好未来” 一些奥运志愿者本身就是农民工,在这座城市的很多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做不做志愿者,他们都一如既往地为奥运、为北京做着贡献。
来自河南省扶沟县的农民李高峰正是这样一名志愿者。
李高峰刚来北京找工作期间,就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主动清理驻地附近二道沟河里的垃圾。后来,在一位北京人的帮助下,他成为一名环卫工人,有了固定收入。
当了奥运志愿者后,李高峰还经常在同乡中宣传奥运志愿服务的理念,成立了“河南来京务工人员奥运环保志愿服务队”,组织了600多人参与到奥运志愿服务中。
谈到自己志愿服务奥运的想法,这个老实的河南人显得有点害羞:“举办奥运会是13亿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我和我们的团队都会为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为了首都美好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李高峰组织的志愿服务队中,不光有河南人,还有不少来自于新疆、湖北、北京等地的志愿者。
“尽力帮助别人” 来自山东农村家庭的孙宏伟是一名俄语志愿者,觉得自己的专业“有了用武之地。”她笑着向记者说:“以前一直觉得奥运还挺远的。现在做了志愿者,觉得自己真正是置身于奥运了。”
孙宏伟的家庭并不富裕。做志愿者,是她自己的决定,也是全家人的选择。“家里人都非常支持,我妈还不太相信,还打来电话问。”孙宏伟笑声爽朗:“真的,我觉得奥运来了,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不管是在呼叫中心还是在路上,我都会尽力帮助别人,这才是志愿者嘛。”
孙宏伟说,做志愿者的经历将是自己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