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索非亚8月2日电 (记者王蒙谢学敏)在刚刚结束的第23届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中,中国芭蕾舞演员赢得一金、一银、一铜和一个评委会特别奖,这是中国选手在这项号称“芭蕾奥林匹克”的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中国代表团即将载誉回国之际,担任比赛评委的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中国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和中国芭蕾的发展现状谈了自己的看法。
年过古稀的肖苏华是著名的芭蕾舞剧创作家。他介绍说,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创办于1964年,每两年举行一次,因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难度最大、竞争最激烈,被评论界称为“芭蕾奥林匹克”。目前80%的世界级芭蕾舞明星都曾在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中夺得过金奖。
他说,中国是唯一一个全部选手一起进入第二轮的参赛国家。在进入第三轮的20名选手中,中国选手又占了四分之一,并且最后全部获奖。尽管17名评委中有14人来自西方国家,但大家一致认为,中国选手的表现最为突出。
肖苏华说,中国选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主要有3个原因。首先,中国选手得奖不是光靠技术和技巧,而是凭借整体芭蕾修养和全面实力。中国演员在动作的规范性、节目的排练质量以及与音乐的融合上,都要技高一筹。
肖苏华说,中国选手取胜的另一个原因是现代舞剧目表演。现代舞剧目占总分的40%,如果只是古典剧目跳得好,很难取得好成绩。现代舞原来是中国选手一大弱项,吃过很多亏。后来,中国芭蕾舞界开始全力加强现代舞剧目的创作和排练,效果不俗。
另外,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为中国芭蕾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大批优秀芭蕾舞演员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最大保障,这令其他国家芭蕾舞界非常羡慕。
关于中国芭蕾艺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肖苏华略为激动地说:“现在,在全世界,中国芭蕾都是拿得出手的!20年前,中国选手出国比赛,人家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而这些年,中国芭蕾的进步非常之大,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现在别人一提起中国选手,都会说"狼来了!"”
但肖苏华也指出,尽管中国芭蕾舞已有了雄厚基础,培养出大批优秀演员,但编导的实力仍有待提高,“中国芭蕾最大的发展瓶颈在于剧目创作”。
肖苏华说,中国芭蕾要想成为一个学派,一个重要条件是拥有一批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的剧目。因此,现在要做的是,在继承好传统芭蕾的同时,不断加大创作现代剧目的力度。目前,中国芭蕾舞演员表演的剧目80%以上是古典剧目,现代舞剧目很少,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肖苏华说,中国芭蕾在表演和教学方面受“俄罗斯学派”影响很大,但现在正越来越多地融入民族舞蹈元素,中国题材的作品也日益增多,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此外,芭蕾艺术如何与21世纪对话,也是中国芭蕾面临的一大问题。只要不断探索、研究、创新,中国芭蕾的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