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发轫于昆明的官员公布电话运动,如今已经有在全国延伸之势。前天,江西省的手机用户都收到了一个短信,公布了省长、副省长等领导的手机号码,接受群众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意见和建议。据说号码甫一公布,电话几乎被打爆。
据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虽然已经有事先说明,这些电话是有针对性的,但群众反映的问题囊括方方面面,大大超出了范围。而且由于这些电话号码也上了网,还引发了不少外省群众一试真假的热情。
众所周知,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房子是关乎一辈子的大事。领导们能够体贴民意,专门为此事开通直拨电话,可谓善举。从电话“热”的程度上看,百姓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好不容易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先打个电话再说。百姓的心态很好理解,虽然各种政策都写得很清楚,但是能在省长那里挂个号,心里总觉得更踏实一点。这一方面证明了民众对于领导还是信任和肯定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某些政策法规在具体执行中有贯彻执行得不彻底、宽严失当的现象。
这种情况让人想起此前的官员“大接访”,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对这种可以和领导直接反映问题的机会,几乎所有地方的民众都报以空前的热情。诸如广州市长张广宁5个半钟头不间断接待群众,顾不上吃饭喝水这样的事情,屡屡见诸报端。事实上,大部分地区一直都有“市长热线”之类的电话公布,这类热线都是由工作人员专门值班的。但人们似乎更乐意把热情投放给手机号码或当面谈,因为这两种方式里,“领导本人”的色彩更加浓郁。百姓的逻辑是,如果什么事情能让“领导本人”放个话,基本离解决也就不远了。
但是,无论省长、市长,无论接电话还是当面交谈,一个人只有两只耳朵一张嘴,那么多民生问题解决的全部指望都集中在省长市长这几个人身上,是不现实的。况且个人精力有限,如果在解决群众问题中有所疏漏或者顾此失彼,好心办坏事,岂非留下更多隐患?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难道不是应该依据法律来调节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吗?公布再多的号码,不如切实保障一条政策的执行。这么浅近的道理,不用赘述了吧?(张丽)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