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乘奥运会东风,沈阳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大发展之机:5月18日,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达成了合资生产铁路车辆制动系统项目协议,为沈阳铁路制动技术走向世界提供了舞台。7月4日,特变电工沈变集团自主研发成功又一个世界级产品——世界首台特高压交流1000兆伏安/1000千伏(“双百万”)变压器。
这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能力又一大提升。7月15日,沈阳飞机(集团)有限公司与加拿大庞巴迪宇航集团达成了合作研制生产C系列飞机机身项目,为沈阳抢占“蓝天产业”埋下了一颗金种子。此外,北方重工加紧制造沈阳地铁用的第四台盾构机,沈阳鼓风机集团正在组装世界级百万吨乙烯装置……
“这一切在沈阳人眼里已司空见惯,几乎每月沈阳工业都出现国内领先甚至达到世界水平的产品。”沈阳市经委一位负责人说。
百年积淀,中国工业建设的标杆
曹治金,郑州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7月26日,他在沈阳市经委,谈及沈阳装备制造业时感慨地说:“在郑州有许多重大装备企业都是沈阳援建的,我们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也是从沈阳铁西北二马路搬到郑州的。”不仅郑州,在齐齐哈尔市的中国一重、四川绵阳市的中国二重、西安的军工及飞机制造企业……都会听到沈阳口音。有资料显示,从1950年到1952年,辽宁省就有23家企业搬到黑龙江省,其中大部分是沈阳企业。
“当年是沈阳工业支援全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务委员隋永滨说。
1896年2月,清政府在沈阳建立了盛京机械局(沈阳造币厂前身),开始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工业,也开启了百年沈阳工业历程。上世纪20、30年代,东北军建立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成为沈阳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工业水平也走在全国前头。当时,仅东北兵工厂就有员工3万人,机器上万台。以沈阳东站为中心的铁路,占全国自主铁路的83%。1931年,中国第一台自主汽车“民生牌”汽车就诞生在东北大马路上。(下转4版)
(上接1版)
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成了国家“一五”、“二五”等五年计划受惠者,很快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享誉全国。当时,在北二马路国企一条街,布局了37个国家排头兵企业:机床一、电缆厂、高低压开关、变压器厂、风动工具厂……北二马路因工业企业密度之大而成了中国现代工业一道风景。沈阳成了中国工业建设的标杆。
工业之基,汽车与装备制造崛起
2006年6月9日,铁西区被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东北振兴办授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这是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沈阳装备制造业获得的殊荣。
一个非常奇特现象引人瞩目:一个工厂里挂着两个企业标识:一个是世界顶尖级品牌——宝马,一个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中华。每天,从华晨金杯同一工厂里两个不同通道,宝马车与中华车源源不断把产品输送到全国。沈阳东部因不仅能制造民族汽车,也能制造世界顶级车而影响力大增。
2002年6月,以沈阳拖拉机厂向张士经济技术开发区搬迁为起点,铁西区开始了沈阳装备制造业新的振兴征程,一大批装备制造业企业向沈西工业走廊聚集。六年过去了,在38.1平方公里聚集区里,聚集着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00户以上。其中包括机床、沈鼓、北方重工、特变电工沈变、远大、北方交通重工等一批国内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
2003年,世界最高档轿车宝马驶进了东北大马路,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生产基地,沈阳也成为了德国宝马集团海外制造基地。此外,上海汽车重组金杯通用汽车也宣告成功,沈阳又成了高档商务车GL8生产基地。目前,华晨汽车与华晨宝马扩产已迈出实质一步;上海通用北盛汽车二期年产15万辆汽车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投产。这里将是沈阳千亿元集团突破点。
西部的装备制造、东部的汽车,成了沈阳工业的两大基石。
工业之城向世界制造业基地迈进
8月4日,记者站在沈阳鼓风机集团16楼,向开发大道眺望,沈阳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尽收眼底,大气磅礴:80万平方米的沈阳鼓风机集团、70万平方米的沈阳机床集团、上百万平方米的北方交通重工,正在建设90万平方米的北方重工,上百万平方米的特变电工沈变集团……
不仅规模大,档次更高,国家重点发展的16项装备中的10项在这里研发: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大型施工机械、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大型露天矿设备、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等。加上民用飞机,沈阳能制造出十余项国家重点发展的大装备。铁西区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还提出了全力打造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沈鼓集团、特变电工沈变、远大集团、三一重装、机车车辆、北方交通重工等10家百亿元企业。
这里,与东部朝气蓬勃的汽车产业一起,加速推进沈阳工业之城走向世界装备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