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耗资约30亿元 美国历史上第二大海外建设项目 奥运会开幕当天将启用 本报记者提前探访—— 美驻华新使馆主办公楼随光变色
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施工4年多、耗资约30亿元人民币、号称美国历史上最“昂贵”、“代表了21世纪美国建筑最高水平”的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将正式开馆。
据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消息,前来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美国总统布什将于当天亲临新馆,主持开馆剪彩仪式。
|
今日,本报记者进入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提前揭开这座早已备受关注的新馆的神秘面纱。
位址
毗邻女人街第三使馆区添新丁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天泽路的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新馆毗邻燕莎商圈、北京女人街和凯宾斯基饭店,是北京三环外亮马河附近第三使馆区的重要成员。
美国驻华大使馆表示,新馆是美国国务院历史上第二大海外建设项目,将有950名雇员在此工作。
这座新馆于2004年动工,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美国驻华大使雷德曾评价说,新馆的修建“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真正重要的时刻”。
目前,第三使馆区包括以色列使馆、马来西亚使馆、韩国使馆、文莱使馆、日本使馆以及在建的印度使馆等。美使馆新馆的迁入,将使第三使馆区更加“热闹”。
大门
3个入口外墙3米多高
新馆正门朝南,门口有中英文“美国大使馆”字样,旁边是直径约一米的不锈钢质地的美国国徽图案。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馆四周是三米多高的外墙,浅灰色的混凝土外墙看上去非常厚实。
新馆有南、东、西三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都有保安把守,一律不允许外人拍照,也不许太近距离靠近。
在新馆东侧入口处,每一位进入的中国记者都被要求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录音笔、数码相机、摄像机等都要经过安检门的检查。
按照规定,这些电子设备平时是不允许带进使馆的,但由于是使馆特别安排的媒体参观活动,记者也因此获得进馆内录音、拍照和摄像的“特别待遇”。
路线指南
自驾车:朝阳区东三环燕莎桥向东,第一个路口左转,行驶四五百米至天泽路美国大使馆。
停车场:使馆内不能停车,但附近的女人街周围可以收费停车,价格在1至5元/小时不等。
公交:乘坐运通104、405路,在麦子店西街站下车即到。乘坐707、659、682和516路,在莱太花卉站下车即到。
地铁:乘坐10号线,在三元桥站下车,换乘公交运通104路,在麦子店西街站下车即到。
文/记者陶韵西
内部
五大建筑 源于传统中国样式
新使馆由5座建筑物构成,包括一座8层的主办公楼,一座3层的中庭办公楼,一座海军陆战队岗哨,一座领事/签证办公楼和一个多用途的附楼。
使馆内有篮球场、假山、水池等,院内种有荷花、樱桃等植物,环境设计充满浓郁的中国特色。
据介绍,这座新馆由美国设计师事务所设计,建筑群设计为美式现代风格,但建筑的安排则源于传统的中国样式。楼与楼之间彼此分离,但由翠竹掩映的小径和一系列的景观花园连结在一起。
据使馆介绍,新馆“代表了21世纪美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它融入了中国的土壤并象征性地把东西方的传统结合在一起”。
签证大厅楼前围墙“镂空”
记者从东侧的安检门进入使馆,走过一个木桥,左边是一个种有荷花的倒映池,池中放有著名美国艺术家的五彩郁金香钢铁雕塑。右边同样是一个池塘,旁边还有绿草地。
两个池塘的中间是一栋两层的玻璃小楼,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栋楼就是签证领事办公楼。
一楼是签证大厅,有16个办理签证服务的窗口,还有四排座椅供来宾休息。
二楼是美国公民服务处,专门为美国公民办理领事业务。有趣的是,这里有许多小隔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方面不愿意透露隐私的美国公民与使馆官员面对面谈话,使馆特地设立了这些小隔间。
这里最独特的设计是,在领事/签证处的前方,围墙中间有长方形“镂空”,从混凝土质地变为厚实的透明玻璃,来访人员在外面就可以看到使馆内部的倒映池和艺术作品。
据使馆签证处官员介绍,签证处搬到新馆后,不会对签证申请业务产生任何影响,签证费用也没有发生变化。
主办公楼玻璃外壳随光变色
穿过领事/签证办公楼,记者来到三层中庭办公楼,这里设有新闻文化处等使馆部门的办公室。
中庭办公楼的旁边、使馆的西侧有一栋巍然耸立的蓝灰色玻璃大楼。据使馆人员介绍,这栋主办公楼是整个新馆的中心,里面有大使办公室,一般人员不允许进入。
主办公楼外部采用了特殊的透明材料,从远处看去,办公楼犹如被罩在一个“纱幕”中;在阳光照耀下像“玻璃城堡”一样闪光。
据介绍,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这栋8层主办公楼的玻璃外壳的颜色还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改变。
在晚上,玻璃发出的光亮使这座楼看起来像一个灯笼。
据介绍,主办公楼为“百分百”的“美国制造”,楼里的所有装修都由美国工人来完成,办公室里的主要办公用品也全部从美国运过来。
新馆数据奠基:2004年2月10日封顶:2007年4月11日启用:计划于2008年8月8日耗资:约30亿元人民币
参与建设的中国工人人数:1500
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
项目面积:15.24万平方米
新闻背景
赴美人数增加旧馆已不够用
美国修建驻华新使馆的规划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原来的使馆设施“无法达到功能、公共安全或者安全方面的标准”。
据介绍,美国驻华使馆旧馆位于建国门外秀水街3号。当时使馆分成3个单独的区域,办公室分散在北京20多个不同的地点,签证处、商务处与使馆都不在同一地点办公。
这就使美国驻华大使馆产生了把所有人员都集中到一个办公区工作的想法。
另外,随着近年来赴美中国公民逐年增多,签证申请人对使馆签证服务的需求量也增加了。因此,需要建设一个可容纳更多申请人的新的签证处。
相关新闻
中国驻美新使馆7月29日开馆
7月29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
新馆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部的国际使馆中心,由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之子设计,中国建筑总公司等单位承建,历时三年多,单设计费用就高达400万美元。
新馆占地10760平方米,刷新了驻美规模最大的外国使馆的新纪录。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国外建设的规模和投资最大的使馆办公楼工程。
文/记者陶韵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