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咬文嚼字》为纪连海挑错:什么是南书房行走

  中新网8月7日电 新一期《咬文嚼字》杂志在“登坛品酒”(八)中,为《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挑错,本网选登如下。

  什么是“南书房行走”

  易 亮

  清宫戏中,经常能听到“南书房行走”。纪连海先生在《点评乾隆名臣》中也提到了这个词,他说:

  “行走”,属于临时差遣官。
清朝把一些随时设立、随时取消的机构里面的官职称为“行走”。但是,问题在于,南书房这样一个重要的机构,直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才被取消。其旺盛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南书房行走,就是可以自由进出南书房的意思。(27页)

  看到这个说法,就像听人唱戏跑了调,忍不住要插几句嘴。

  在清朝的官制中,“行走”是指本有官职而被派到其他机构中办事,如“军机处行走”。这种办事方式确实有临时的性质,因此称“行走”,但相关的机构却并非临时的。纪先生说这些机构是“随时设立、随时取消”的,不知有何根据。

  南书房原是康熙皇帝在皇宫读书的地方,因地处皇帝听政的乾清宫的西南而得名。康熙十六年(1677),开始选翰林等官员到南书房中入值办事。这些在南书房办事当差的官员就称“南书房行走”。在康熙时代,南书房在中央政权中的政治地位十分重要,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所在。军机处成立后,南书房内的官员不再参预机务,专司文词书画等事。然而,直接与皇帝接触的南书房仍有机密性质。《清史稿》说它“地分清切,参与密勿”。纪先生说南书房行走就是“可以自由进出南书房的意思”,对“行走”二字的解释未免过于随意了吧。

  误引了纪晓岚的对子

  杨 光

  纪晓岚是著名的历史人物,谈吐诙谐,善于对对子。《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63页引钱泳《履园丛话》记载的一则逸闻:清朝乾隆年间,京城工部衙门失火,大司空金简受命负责重建。有人据此出了上联:“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句中含有“水、火、金、土、木”五行,很久没人对出下联。有位中书科向纪晓岚求助,纪晓岚对曰:“南人北相,中书科什么东西!”这个下联以“南、北、中、东、西”五个方向对上联五行,构思固然巧妙,却是一句骂人的话了。

  这个小故事读来饶有趣味,然而对照钱泳《履园丛话》原文,却发现纪晓岚对的是:“北人南相,中书君什么东西!”

  中书科,官署名,其官员称中书舍人。中书君,是对中书的敬称。中书,中书令的简称,亦用作中书舍人的简称。这里的“中书君”,当指中书舍人。只能说“有位中书君”,不能说“有位中书科”,“中书君什么东西”这里说的是人,而“中书科什么东西”说的就是官署了。

  另外,据《履园丛话》载,这位中书君“河间人也”,纪晓岚是献县人,两人都是今天的河北人,是同乡。因此,纪晓岚的对子说这位中书君是“北人南相”,《点评乾隆名臣》引作“南人北相”,那就弄反了。

  《四库全书》编了多少年

  冉 至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中多次讲到《四库全书》,然前后所讲的编纂时间却完全不同。

  看115页:“《四库全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其编纂开始于1772年,1881年第一部《四库全书》抄录完成。1884年《四库全书》编纂工作完成,共计抄录了七部。”

  167页:“《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这套书从1773年起,至1782年初步完成,共经历了十年。”

  前后对照,不能不感到惊诧:前面说《四库全书》编完经历了一百多年,后面说共经历了十年,相差怎么这么大呢?而且前后所说的起止年代,居然没有一处是相同的!这个事情真是奇怪得很。

  其实,开设四库馆编纂《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事情,初步编定花了十年的时间,因此《辞海》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完成。”而所有书稿缮写完毕,又花了五年工夫,因此《中国历史大辞典》说:“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设四库馆起,至五十二年缮写完毕,历时十五年。”

  显然,115页讲到的三个年代全错了。1881年是光绪七年,1884年是光绪十年。那个时候,七部《四库全书》受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已经散佚了很多,又哪里是刚刚抄录完成呢?

  和珅不是“王老五”

  董鸿毅

  和珅年轻时英俊潇洒,号称“满洲第一俊男”,而且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年方三十,就擢升为户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称:“当时和珅少年得志,虽年方而立可已经飞黄腾达了,所以,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说,和珅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钻石王老五",很受女人的欢迎。”(140页)

  “王老五”本是粤方言,意思为光棍、单身汉。全国流行用“王老五”表示大龄单身男子,和上个世纪30年代流行的电影故事片《王老五》有关。电影的主角是当时上海黄浦滩码头上的一个脚夫,他家境贫寒,三十五岁仍未娶妻,电影导演兼编剧蔡楚生,便用家乡方言“王老五”来给影片的主角取名。

  “钻石王老五”,特指富贵而有魅力的成熟单身男性。而立之年的和珅固然富贵、有魅力,“很受女人的欢迎”,但他并不是一名“王老五”。

  和珅出生于1750年,幼年父母双亡,生活艰难。他在学校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因而受到刑部尚书英廉的青睐。和珅十八岁(1767年)时,英廉将孙女嫁给了他。为报答英廉知遇之恩,和珅终身都非常珍惜和妻子(冯氏)的感情。四十九岁(1798年)时,其妻病故,和珅悲痛欲绝,做《悼亡诗》六首抒发情怀,还将妻子的住处原样摆设,禁人居住,时常和儿子前去吊祭。

  和珅而立之时(三十岁),身边有妻室,是不能称为“王老五”的。

  应是“不孝有三”

  1

   董传华

  纪连海先生在《点评乾隆名臣》中介绍,和珅幼年父母早亡,在家缺乏亲情关爱,在外尝尽人间冷暖。妻子冯氏的到来,“使他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感觉到自己的责任,还让他摆脱了"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尴尬局面,使他充分享受到了"天伦之乐"的幸福”(140页)。

  这里的“不肖有三”显然是“不孝有三”之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东汉赵岐在“无后为大”下面加注说明:第一种“不孝”是子女一味顺从,父母有过错也不劝说,使其陷入不义之中;第二种“不孝”是家境贫穷,父母年老,子女却不去谋求俸禄来供养父母;第三种“不孝”是不娶妻生子,导致家族香火中断。而“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不肖,本义指子孙后代不像自己的祖先,引申指子弟品行不好、没有出息;不孝,指不孝顺。两者意思相近,但重点不同。比如“不肖子孙”与“不孝子孙”,前者强调的是子孙自身的品性不良,后者强调的是子孙对父母长辈不够孝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个固定的说法,从来没有写成“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这个差错估计是出版社的失误吧。

  岂能依据电视剧说历史

  吴全鑫

  纪连海先生在《历史上的多尔衮》中说,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太后是蒙古族,她想给顺治找个蒙古女人作老婆,可顺治死活不肯。“最后,没有办法,孝庄皇太后决定给他讨个汉人的女儿,那得跟他商量,最后给他讨的是谁呢?汉人孔有德的女儿,孔有德,孔夫子的后裔啊。”(21页)纪先生说,关于这件事,在《孝庄秘史》等电视连续剧里面有所揭示。

  纪先生根据电视剧内容来判断顺治皇帝最后讨了孔有德的女儿,这种研究方法是不足为训的。

  孔有德,史有其人,生活于明清之际。原为明朝参将,1633年投降后金(清)。清兵入关后,他攻略西南各地,曾封定南王,驻桂林。1652年,明将李定国攻破桂林,孔有德兵败自缢。

  孔有德唯一的女儿名孔四贞,从小便许配给孔氏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孔有德死后,她被送入清宫,受郡主待遇,顺治十七年(1660)被封为和硕格格。康熙元年(1662),她与孙延龄完婚,后随夫赴桂林。1677年,孙延龄被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琮袭杀。孔四贞后返京,老死于京中。

  在已知的顺治帝的20名后妃中,汉族妃子有5人,其中并无孔氏。

  如果能够根据电视剧来说历史,那么萧峰就是阻止辽国进攻南宋的功臣,郭靖就是镇守襄阳、成功阻止蒙古大军的豪杰……那将有多少历史得重写啊!

  多尔衮立弟为子?

  汪明远

  顺治皇帝五岁登基,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成为大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但多尔衮三十九岁时得了重病,自知活不长久。正值盛年的他是否可能踢掉顺治,自己做皇帝,再另选人做太子继承皇位呢?

  纪连海先生《历史上的多尔衮》一书讲“多尔衮之死”时,认为理论上存在这一可能,并分析一旦多尔衮成为皇帝,继承人只能是他的弟弟多铎、哥哥阿济格、养子多尔博三个人中的一个。在298页中有这样一段话:

  多尔衮和他的弟弟多铎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多尔衮没有子嗣的情况下,立多铎为自己的子嗣,立自己的弟弟为下一任皇位继承人,合理合法。

  “子嗣”就是传宗接代的儿子。多尔衮的妻妾共16人,却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子嗣,后来抱养了弟弟多铎之子多尔博。多铎是多尔衮的弟弟,多尔衮若成皇帝,并决定由多铎来继承皇位,那多铎就是皇太弟。弟弟可以继承哥哥的皇位,但哥哥怎么能立自己的弟弟为传宗接代的儿子呢?哥哥称呼弟弟为儿子,这与封建伦理不符,可不是什么“合理合法”的事情,多尔衮怎么会这样做呢?

  查电视录像,纪先生在《百家讲坛》说“多尔衮之死”时,原话如下:

  多尔衮和他的弟弟多铎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多尔衮没有子嗣的情况下,立多铎——自己的弟弟——为下一任皇位继承人,合理合法。

  奇怪,在电视上,并没有多尔衮立弟为子的说法,到了书上怎么会多出一句话来呢?是纪先生自己补的,还是编辑自行加的?不论是谁添的,这种说法都是不可取的。

  “跳海自杀”的史实辨正

  张惠木

  纪连海先生在《历史上的多尔衮》中说到元灭南宋的历史:

  ……到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朝的军队把南宋的最后几个人追到了哪儿?今天广东南海,海外面的一个叫牙山的地儿,在那儿,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南宋的最后一个丞相陆秀夫背着这个才四五岁的皇上,跳海自杀……(126页)

  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问题。

  第一,丞相陆秀夫背着宋帝赵昺(bǐng)投海的地方不是所谓的广东南海(今属佛山)“牙山”,而是广东新会“厓山”。且看《辞海》“厓山”:“厓,一作崖。亦名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市南,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南宋绍兴时在此置寨,是控扼南海的门户。宋末为抗元的据点,1279年宋军战败,陆秀夫负帝昺沉海于此。”《辞源》的表述与此基本一致。广东的南海在佛山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其实并不靠海,陆秀夫和宋帝赵昺不可能在那里投海。

  第二,宋帝赵昺投海时不是“四五岁”。1276年,元军破南宋都城临安,虏宋恭帝北去。大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益王赵昰(shì)、卫王赵昺沿海南走,立赵昰为帝,年号景炎。景炎三年(1278),宋端宗赵昰去世,赵昺继位,改年号为祥兴。祥兴二年(1279)二月,与元军决战兵败,投海而死。赵昺生于1271年,1279年他已经八岁了。

  (本栏作者可获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册。)

  2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纪连海 | 康熙 | 乾隆 | 丛话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