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芃
502家无锡市属事业单位将迎来新一轮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岗位设置管理、绩效考核和财政供养方式,四大改革内容,渐次逼近核心的人、财问题。
负责制订方案的无锡市发改委人士8月7日向本报证实,上述方案已基本成型,9月正式启动相关改革。
|
无锡是此轮江苏人事改革的先行者。8月初,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赵永贤在无锡召开的两岸三地人才高峰论坛上也透露,江苏省下一步的人事制度改革,将包括“打破身份界限”这样的“大动作”,总的方向就是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本报记者获悉,作为江苏省培养“三创”(创新、创业、创优)型人才的需要,江苏省人事厅已将之作为今年调研的主题,希望在8、9两个月内通过省市县的联动,摸清江苏全省“人才家底”,为下一步的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依据。
人事改革渐进
江苏省下一步的人事制度改革,将从职称制度、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首要的是薪酬制度。无锡市人事局局长戴锡生3日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无锡市事业单位的薪酬标准普遍跟着机关走,从长远看“没有好处”。
早在2001年,江苏省就开始推行事业单位工资总额调控的管理办法。在8月初的是次会议上,赵永贤表示,下一步将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推进分配改革——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差额拨款单位实行绩效分配制度;自收自支单位自行确定工资分配办法。“要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赵在讲话中称。
总收入之外,即人事考核和分配制度。
江苏省的人事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2005年起,江苏省启动了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制度的改革,公开招聘、“逢进必考”成为惯例。2006年,江苏省开始试点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管理机制。这比国家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中提出岗位管理早了差不多一年。
无锡市发改委改革处王处长透露,无锡此次人事改革的方案中,有一条就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绩效考核制度”改革。他介绍,无锡将采用综合目标绩效考核的办法,“这是分配的基础和依据”。
本报记者获悉,无锡市即将拿出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还包括加强岗位设置管理。9月份改革正式启动时,无锡将同时出台一份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除外)岗位管理实施意见,除了进一步明确“以岗定人”的原则,还将在一些单位的高层岗位推行“雇员制”。
“公开选拔、聘用合同制度实现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岗位管理又向破除身份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国家人事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通讯说。
无锡发改委王处长表示,打破事业单位的身份界限是个相当棘手的任务,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聘用制,严格把守进人这一关,先控制好事业单位编制的增量,再“渐进消化”历史遗留。
“应该研究加快社会保障机制的并轨”,无锡市人事局长戴锡生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统筹的推进将有助于事业单位的下一步改革。
人才全流通
在谈到“三创”型人才培养时,赵永贤把深化体制改革放在人事制度改革的首位。“只有缩小企事业单位在待遇上的明显差距,才能疏通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流动的渠道,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赵表示。
赵永贤表示,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阻碍了高层次人才从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的转移。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江苏省各地都在探索一些变通的做法。常州市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王成斌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即表示,为吸引人才到企业去,常州市拿出了一部分事业单位编制,并且由市级财政拨款给予补贴,根据引进人才的学历从2000元/月起步,以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人才开发主线定位上,本报了解,江苏省已经放到了“解放科技生产力”的高度上。“凡是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的事,在政策制定上可以‘出格’”。赵永贤继续说,为此事业单位改革等相关工作,应该做到权力、职能、机制和自我的“四个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