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奥运史上第一个集主新闻中心和比赛场馆于一体的建筑设施,其金属屋面在众多场馆中显得格外惹眼,但是在多雨的夏季,却不会出现雨敲屋顶的噪声。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同时进行动水和静水比赛的水上公园项目,赛道内潺潺水流,清澈见底,却没有人发现拥有如此水质的水上公园竟然是“一潭死水”。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奥运羽毛球及艺术体操馆,凉风习习的馆里,羽毛球翻飞起舞却丝毫不会受到风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运动员在宽敞明亮的馆内比赛训练,却没有注意到场馆内的灯光是关闭的。
……
很多“异想天开”的事情在世界一流的奥运场馆中一一实现。在建设奥运会四大场馆工程中,北京建工集团用自主创新攻克了一项项世界建筑技术难题,用智慧和汗水,让奥运场馆完美诠释了奥运三大理念,大幅提升了中国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篇 承担击剑和现代五项中击剑和气手枪比赛重任的同时,国家会议中心又肩负起整个奥运期间主要赛事的新闻发布工作,作为奥运会的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这里将在第一时间接受全世界媒体的检验。有人因此说,国家会议中心建好了,奥运工程就成功了一半。
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为了实现国家会议中心复杂的使用功能,北京建工集团的建设者煞费苦心。国家会议中心是奥运新建场馆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工程,其钢结构工程总量达12000多吨。其中,钢结构主桁架长190.8米、宽6米、高6.1米、总重960吨。由于场地受限,传统施工工艺难以开展。北京建工集团首创在国内外使用楼面行走大型塔式起重机安装大跨度钢屋盖技术,两台塔吊以4组工具式支撑来回倒用完成200米距离范围内的行走,共完成钢结构安装5000吨,有效地解决了大面积钢结构构件的吊装问题。
针对超长的钢结构主桁架,技术人员精心设计方案,利用36台40吨千斤顶,在计算机控制下同步提升,最终创造了钢结构整体一次提升单榀最长的国内新纪录,国内钢结构施工水平又前进了一大步。
国家会议中心的6万平方米大跨度钢桁架金属屋面格外抢眼。为了防止金属屋顶在下雨时遭受雨水敲打形成噪声,干扰室内活动,国家会议中心主体部分屋顶由内向外采用穿孔铝板、吸音层、隔热层、防潮层、防水层、防雨层等多层复合结构。既保证馆内的噪声能够及时被吸纳,又避免了雨水敲击屋顶对馆内形成噪声干扰。
和气势恢宏的国家会议中心一样,轻盈美观的北京工业大学羽毛球馆也是用高科技托起的奥运场馆。拥有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的羽毛球馆,任何人都会被它渔网状的屋顶所吸引——最大跨度93米,结构上部是一个由钢管组成的球冠顶面的单层网壳,用一根根钢索像绷子一样将整个屋盖“拱”起。由于预应力的作用,整个屋顶减少了至少400吨的用钢量。正是经过奥运工程的锤炼,北京建工集团的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绿色篇 湛蓝的水面上,运动员们驾驶着赛艇劈波斩浪。观众们在被精彩比赛吸引的同时,也对周边的美景流连忘返。国际赛联主席丹尼斯·奥斯瓦尔德先生在参观完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后感慨地说:“这是我见过的环境最美、设施最完善的比赛场馆!”
水上公园建设之前,原来是一大片杂草丛生的黄土地,谁也不会把它和“美”联系起来。从水域挖出来的200万立方米土方,全是沙质土,不能直接用于建筑工程,就这样丢弃、换土必然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及农田破坏,且成本很高。
北京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们经过周密计算,决定用回填的方式将这些沙子“自产自销”,还在公园内堆了一座景观山,从而全部消纳了自身产生的土方,最终没有一立方米的劣质土运出去,开创了场馆建设的先河。
赛道建好后,由于赛场内的水体是死水,不具备自然循环保洁的条件。为此,建设者们精心打造了大水域微污染水处理系统,将静水区和动水区打通,在水下建立了一个地下赛道水循环处理站,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处理器每天可净化7.2万吨水,一个月就可将整个赛道的水净化一遍。它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臭氧过滤与清洁系统,满足比赛需求和可持续生态环境的需求。
在国家会议中心,雨水在屋面留存后,通过屋顶的虹吸式排水系统排到场馆东、南、西三侧的9个雨水收集池,可收集雨水7000立方米,经过中水回收利用中心处理可用来浇灌绿地。按照北京正常年降雨量计算,降雨能够基本满足国家会议中心清洁环境卫生和周边绿地、下沉花园的浇灌需求。
节能篇 远处望去,通体的黑色在周边绿色的映衬下透着庄重,反对称折面的屋顶高低错落精巧别致,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从外形上就采用节能设计,利用“门式框架”的采光原理,屋顶盖儿是由一格格“门”字形钢架排列而成。北京建工集团的建设者在场馆顶部安装了400多个高低错落分层排列的玻璃窗,从而使自然光可以通过层次分明的顶部充分照入场馆内。其中,可电动开启的玻璃窗有120扇左右,这种采光方式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即使在多云的天气,也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的训练和娱乐的需要。自然采光的设计再配以绿色高效节能空调和地热井,整个场馆比普通场馆可以节约30%的用电量,堪称最“绿色”的奥运场馆。
凡大型的场馆,开启空调后的用电量总是高得惊人。为了进一步节能降耗,北京建工集团的专家们为超大体积的国家会议中心“量身打造”了一个天然空调。在三层击剑馆下面修建了3个低于地面7米的下沉花园,共计约1200平方米,这个巨大的室内花园使得局部温度低于正常室温,同时击剑馆顶部设有3个天窗可通风,由于空气上下具有温差,可形成自然对流,构成一个天然的“空调”。在炎热的夏季,国家会议中心室内即使不开空调也能让人感到凉爽。这样的设计将使得在每年换季的四个月时间内,国家会议中心可以不使用空调,年节电达38万度。
2001年7月13日,在北京获得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举办权后,奥运工程建设打响了北京承办奥运会的第一枪。几年的时间里,北京建工集团不断用科技创造奇迹,世界一流的四大奥运场馆在他们手中崛起,北京建工集团也在不断创新中站在了世界建筑同业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