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和尚怎样才能不唱歪嘴--中国军团外籍教练成败透视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奥运专电(新华社记者公兵、张利、郑道锦)张琳师从丹尼斯--澳大利亚中长距离之王哈克特的教练,一举为中国男子游泳捞上历史上第一块奥运会游泳奖牌,做到了他的前辈蒋丞稷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没有做到的事情。
在一两年内,张琳可谓突飞猛进。这其中,外教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再放眼望去,在中国的体育军团中,外教这个特殊的人群从无到有,队伍越来越壮大。
从严酷无情的日本排球教练大松博文,到默默耕耘的南斯拉夫足球教练拉德,再到豪情冲天的德国足球教练施拉普纳,以及现在中国奥运军团中严父慈母型的韩国曲棍球教练金昶伯,和善可亲的加拿大皮划艇教练马克,咆哮的立陶宛篮球教练尤纳斯、日本花游教母井村雅代……
外籍教练,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在中国体育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开放的中国体育,和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外教自然也是屡见不鲜。
为什么要引进外教?原因很简单,我们水平低。但以为请来一位高水平的外籍教练就万事大吉了,这显然错了。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外来的和尚也容易唱歪嘴。尽管请来的绝大多数教练的水平毋庸置疑,但事实证明,由于执教理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外来和尚其实并不好念经。
成功秘籍:化外为中 在外籍教练中,米卢(足球)、金昶伯(曲棍球)、马克(皮划艇)这三人无疑是取得了成功。他们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善于与中方处理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关系”一直是一个社会问题。做事凭关系、办事托关系、平时处理好关系……在中国尤其是一些小地方几乎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缩影。在中国体育界,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外教也不能置身事外。
老狐狸米卢就不用说了,他成功地把各种良好的机缘组合起来,使中国足球达到了一个顶峰。即便是曾开口炮轰他的郝海东,最后也成了他成功的一个助力,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手段之圆滑。
金昶伯显然对中国的“关系”是精通的。除了“魔鬼训练”,他还有着韩国教练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安抚和调节队员情绪。训练场上他雷厉风行俨然“魔鬼教练”,然而在场下他却在队员生日当天献花、不远千里出席队员婚礼,甚至还给队员买过衣服。这种“外冷内热”的教练形象无疑令队员们十分受用。
此外,金昶伯作为一个外教,甚至掌握了汉语,在同队员交流和面对媒体的时候完全可以达到用汉语进行沟通,这对于一个外国教练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对教练和队员之间的增强沟通、消除误解大有裨益。
金昶伯平时对队员要求非常严格,但在遭遇重大挫折时候,他不是责怪队员,而是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曲意外地输给德国队而无缘奖牌后,金昶伯表示:“我要为中国队这场失利承担全部责任。”在队伍比赛打得好的时候“快马加鞭”,但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却能自己承担责任,这是一个教练执教艺术的体现。
水上项目的另外两个教练马克和伊格尔也和队伍上下关系很好。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的话说,出了问题马克就找组织,比如哪个队员出问题了,他就马上找领队,说你们得出面做工作,你们得跟省里打招呼,咱们一起来做这个队员的工作,我觉得他理解了在这种体制下如何工作,所以他就容易成功。伊格尔也理解了在这种体制下如何工作,如何依靠组织,依靠合作伙伴,一起把这个事情事半功倍地做好,而不是一切都是自己来定。
运动队绝非真空,外教来到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和中国特殊的国情打交道。你主动去融合它,那么就成功了一半。
各有不同的失败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中国,失败的外教也有很多的原因。
德国人约瑟夫可谓世界皮划艇界的“教父”级人物,当年被中国挖走在德国体坛不啻引发了“地震”。这位在担任德国皮划艇队总教练期间带队获得17枚奥运金牌、培养出夺得8枚奥运金牌的菲舍尔的人物却在中国翻了船,在距离奥运会还有40多天的时候下课。客观上分析,中国当时邀请约瑟夫执教多少还是过于看重其名气,其实从德国队内了解到的消息是:约瑟夫直接的执教水平一般,当时主要带男子皮艇,其长处主要在通过自己的绝对权威管理好队伍。但是,中国的男子皮艇在雅典奥运会后那个阶段来看并没有奥运冲金的可能,女子皮艇才是中国队重点扶持的对象,因此原本擅长带男皮的教练却转而主抓女皮。由于男子和女子在生理结构、训练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这种“错位”无疾而终。
中国足球一直是处于中国体育舆论漩涡中的项目,由于广受关注,当权者也希望中国足球有大的发展,中国足球也在历史的必然中成为雇用外教的先驱,只不过,从今天来看,先驱几乎都变成了先烈。
哈恩,一位世界顶级后卫,阴差阳错成为了中国男足主教练。当时的管理者秉承着“听话”的中庸之道,放弃了特鲁西埃等名帅选择了他,结果这位荷兰人在2004年世界杯预选赛上7:0战胜中国香港却仍然没有出线而下课。
杜伊,国际足联2006年世界十大教练,在距离国奥首战仅剩21天的时候被剥夺兵权。被夺权前杜伊大爆发,公开称有人在球队的用人和训练上对自己指手画脚,他已经无法忍受。
多曼斯基,中国第一位外籍女足教头,2007年3月成为中国女足首任外教,中国足协却要求她在9月的女足世界杯上闯入四强。未能完成任务,多曼斯基辞职。
伊丽莎白,第二位外籍女足教头,和队员、领队关系近乎破裂,辞职。
……
就外教本身,他们的一些性格缺陷直接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对于很多外教来说,教导国家队主要是战术的层面的,而不是基本技术类的ABC,但中国的国家队往往还要在这方面补课,因此外教往往会叫唤“队员没实现我的战术意图”,而忘记了对自己队伍自身实力的调查,靠想当然来设计战术。
宽松管理,或许对中国的运动员并不太合适。约瑟夫想改变很多中国的观念,比如应当给队员一个宽松的训练环境,应当把手机、电脑还给队员等,但是中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缺乏一定的自觉性,需要不时鞭策。
盛气凌人,来自高水平国家的外教,脾气往往很大,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中国助手。这些失败者往往无法在教练班子里找到“同盟军”,甚至势同水火,这哪里谈得上什么战斗力。
甚至一些生活习惯也会成为绊脚石。例如在韩国世界杯之前,希丁克因为和一名黑人妇女的绯闻引起了韩国媒体的批评,而骄狂的特鲁西埃干脆成了日本媒体公敌。
该抛弃的挡箭牌 虽然外教们的性格缺陷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在另一方面,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自身。
或许是太渴望成功了,我们的体育管理者往往会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口号,或者采取一些莫名其妙的措施,根本不按照游戏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而在失败之后,“中国特色”就成了挡箭牌,外教就成了替罪羊。
由于文化差异,外教往往会在上任之前或上任之初大放豪言。我们的管理者有没有被其“忽悠”,甚至提出一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目标?
如果确定了外教来担任主教练,那么这个主教练的职权到底有大的权限?在挑选队员、制订计划和球队备战方面,他是否有全权?是否要“严格贯彻领导意图”?是否要受领队、队委会之类的限制?
我们是否有长远目标,并有放弃一些近、中期赛事的勇气,并尊重外教自己的状态起伏,做到“用人不疑”?体育也是一种科学,无法违背其客观规律。如果一味拔苗助长,每金必争,遭受小的挫折就违背初衷,那么我们只会遭遇失败。
聘请外教在奥运会的大背景下往往带有“速成”的期待,这在中国体育界尤甚,从主观意愿上这本无可厚非,但其实按照运动规律而言却存在很大弊病。不到4年、甚至更短的“奥运周期”往往成为了外教的催命线,而缺少更长期的计划。这是否又和政绩工程有直接的联系?
在这个层面,中国女曲是一个成功的例证。雅典奥运会后,中国女子曲棍球开始进行新老交替和队员调整,6名主力队员退役,补充了一些新队员。为了奥运会,这种调整绝对是必要的,但是新队员的到来就意味着队伍整体实力受到影响,2006年世界杯上中国队仅名列第九就是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时候,金昶伯的“魔鬼训练”以及执教能力又开始遭到质疑。其实,“魔鬼训练”一直是东方教练执教中最被人诟病的部分。但究其根源在于,一些水平相对低的队伍,只有通过大规模训练,才能达到同强队抗衡的目标。就如同原来的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与欧美强队相比,在技术和意识上处于劣势,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刻苦训练,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如果不是有关领导的信任以及金昶伯在多哈亚运会上交出的“表忠心”的满意答卷(击败自己的祖国韩国队夺冠),那么现在的中国女曲教练可能就不一定是金昶伯了。一个教练,哪怕是一个世界级的教练也会有高峰和低谷,而且任何一个教练也无法保证一个运动队的水平和竞技状态始终保持在高水平。如何对待外教在执教过程中的波动,是干脆辞退了事,还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还是深入分析再做决定,也是需要管理方好舆论深刻思考的问题。
曲棍球是成功了,但还有不少中国体育项目,依然在挡箭牌的掩护下沉睡。
另辟蹊径:到外国去 在请外教方面,中国军团还有一条新路--到外国去,接受外教的指导。
中国男子游泳在这条道路上艰难前行,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澳大利亚,张琳的成绩可谓突飞猛进,5个月内三破400米全国纪录,两破1500米全国纪录。除了刚刚在400米自由泳上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之后,其实他还有更厉害的——1500米,他的1500米自由泳成绩稳定在14分50秒左右,以现在他的状态,很可能为中国男子游泳带来惊喜。
中国速滑现在的领军人物王北星,就是这条新路的得益者。2003年,她进入国家队后,当年9月就到了加拿大的卡尔加里跟随教练凯文训练。几年下来,她已经在世界冰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使中国大道滑冰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取得金牌突破充满希望。
包括去了NBA的姚明、易建联,投奔英冠的郑智等,在国外的成熟联赛环境下,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再早一点,健力宝队远赴巴西,回国之后多令国人“惊艳”!尽管他们回国后迅速沉沦。
直接在国外训练,外教们显然更熟悉情况,也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优势。同时,“天高皇帝远”,一些特殊的中国国情对训练的干扰也少了很多。
但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大规模赴外训练也不太现实。但起码,这对中国体育的训练模式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引进来,走出去”也一直是中国体育所强调的两条腿走路。
在目前的中国军团中,外教人物还有很多,他们中的很多人更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可以预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外教来到中国。我们不必把他们当成“白求恩”,无论他们是为名或为利,只要他们的到来对于中国体育有益,那么我们就应该张开双臂欢迎。
尽管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对待外教的态度上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如果能够对此有所理解,并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中国体育今后在与外教的合作中会有更大的成就和更广阔的前景。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