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8月10日电(宋学春杨红)8月9日,2008奥帆赛在青岛如期扬帆。今天,北京国际新闻中心青岛分中心召开医疗卫生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各项医疗卫生保障措施已全部到位,力保比赛顺利进行。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前青岛市共有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家。利用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强化了280个疫情直报点和657个公共卫生监测点的功能,提高了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敏感性,按卫生部工作规范要求,发现问题由各监测点第一时间直接向市、省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每日检索和分析国内外疫情动态,关注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自5月份始赛前每月组织1次传染病预测预警专家疫情分析会议,提出预警建议及应对措施。奥帆赛期间实行不同专业专家联席值班制度,建立赛场内外卫生信息的联通和联动机制,有效畅通卫生应急信息渠道。
医疗救治工作。在奥帆中心设立6个场馆医疗站,其中陆域4个、海域2个(海上赛区急救1个、海上观众急救1个),停靠2辆救护车,另在银海大世界浮码头设1个紧急登陆点,停靠1辆急救车。各站点配备医护人员及必要的医疗器械、药品,负责对运动员、裁判员、赛事官员、赛事工作人员、观众的医疗救治服务。
海上赛区急救站设5艘医疗急救艇,每艘艇配备2名医生,负责竞赛水域伤员急救和转运;海上观众急救站在6艘观众船上分设急救点,每个急救点配1名医生及必须的急救药械。规范了接诊流程及医疗文书书写程序,并修订了淹溺病人海上急救流程,以确保急救过程准确、规范。同时详细制定了当班、值班及听班人员排班计划,以确保满足因赛程改变引起的医疗保障工作需求。
设立8个急救点。在流亭机场和青岛火车站分别设立急救点,并指定1辆急救车,24小时待命备用。在6家签约酒店各设1个急救点,各派驻4名医务人员为驻点持证贵宾提供24小时医疗和急救转运服务。
指定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市立医院作为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医疗定点医院,负责赛事持证人员的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健全了"七个专项"工作机制(专用诊疗区域、专用医疗团队、专用窗口、专用服务流程、专用服务标识、专用医疗文书、专项药品管理制度),完成了残疾人专用停车场、电梯、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造。青医附院作为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医疗定点医院,负责赛事期间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医疗保障人力和设备物资支援、城市运行的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其他60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备用医院,预留了1000张床位,负责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
为更好的服务赛事,市急救中心、市立医院和市疾病控制中心服务热线均实行24小时双语服务。青岛市政府新购置了监护型救护车共9辆,用于奥运保障。另外,对120调度指挥中心通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救护车安装了车载信息终端、GPS定位系统,实现了对全市22处分中心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
为保证奥帆赛期间日常和应急用血,青岛市中心血站将常用的各种血液成分库存量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0%,将Rh(-)全血的库存量提高了50%。建立了应急献血储备队伍,截至2008年7月,登记在册的无偿献血者近万人。青岛市已与潍坊、烟台、淄博三市建立了城市间血液调配联动机制。
卫生应急工作。修订完善了11个应急预案及医疗卫生救援方案,建立了传染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生化中毒等4个专业救治基地,细化、实化了处置原则和防控措施。成立7个专业类别80人市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专家队伍。定点医院及后备医院由院长挂帅,制定应急方案,成立医疗救援应急队,指定专人负责实施,做好各种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准备,随时准备接受突发公共事件伤员救治及应急救援任务。进一步健全了市、区(市)两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组织和工作制度,实行24小时行政值班制度,各医疗卫生应急力量在赛事期间24小时备勤待命,确保各种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人民网――奥运频道”、“人民网――《**报》”、“人民网”的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人民网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5368446联系。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