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08年5月31日《大秦古韵》的演员们在排练。
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准备过程中,一些作品经反复推敲后被取消,成为演员们的遗憾。开幕式节目《戏曲》的原型是《大秦古韵》,其早先的想法是用大皮影作为符号来展示灿烂的秦地文化。后来这个创意被取消。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图为2008年1月10日,总导演张艺谋到天津基地审看皮影道具。 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图为2008年5月17日,总导演张艺谋(中)到仓库看开幕式节目《画卷》的脚印及绘画试验。
在“鸟巢”东北角,有两座巨型临时建筑。这是存放奥运会开幕式道具的仓库,藏着开幕式所用的重要道具。开幕式工作人员经常利用这个空间做创意的试验。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图为演员在“画卷”上排练(2007年8月26日摄)。
节目《画卷》作为开幕式一根主线,贯穿了开幕式始终。舞者、儿童、运动员共同完成这幅画卷,让它变得灵动而充满生机。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这是2008年5月31日拍摄的大兴排练场。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排练场能够实现开幕式很大一部分节目的排练。新华社特约记者林毅摄
图为2008年6月11日,总导演张艺谋(左一)与副总导演陈维亚(左二)在大兴区排练场。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排练场能够实现开幕式很大一部分节目的排练。新华社特约记者林毅摄
这是2007年3月21日拍摄的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内部的一个工作间(拼接照片)。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位于北京市林翠西里55号,是北五环附近奥运村西侧一个安静的小院。因为有独立的院子,与这个小区的其他楼宇自然隔离开来,形成了一个容易管理的“封闭”环境。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图为2007年6月27日,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导演组在讨论节目《大秦古韵》的剧本(拼接照片)。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最终方案的确定是无数次会议、无数个思想火花碰撞的结果。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图为2007年7月11日,副总导演陈维亚(前)等在“鸟巢”内。
“鸟巢”是开幕式的载体。为确保开幕式成功,团队人员多次参观“鸟巢”,熟悉内部环境并对其结构和设置提出相应需求,以达到“鸟巢”硬件与开幕式内容的完美结合。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图为2008年4月11日,开闭幕式主创人员参观“鸟巢”内部。 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这是2007年8月13日,演员们在大兴排练场排练节目《丝路》。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排练场能够实现开幕式很大一部分节目的排练。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图为2007年8月15日,开幕式导演组在“鸟巢”内察看内部设施。 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图为2007年8月13日,开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左)在“鸟巢”模型内与总导演张艺谋讨论(拼接照片)。
为了方便,主创人员常利用按比例缩小的“鸟巢”模型进行研究。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图为总导演张艺谋(左一)和副总导演陈维亚(左二)在察看书简道具(2008年3月1日摄)。
书简是此次开幕式上传达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新华社特约摄影师林毅摄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