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8-11 06:47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2008年5月至8月,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我来到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挂职学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对10个乡镇(街道)、45家重点企业、26个专业市场和5个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过程中,感受到了路桥人民“不等不靠、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敢闯敢冒、勇争一流”的创业精神,无论是路桥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还是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都令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感到了压力,意识到了责任。
路桥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中国黄金海岸中段,是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发祥地和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路桥随之撤镇建区,由一个小集镇升格为县级城市,成为台州市三个组团式城区之一。这里背山面海,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多地少。也许是穷则思变,也许是绝地逢生的逻辑使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紧紧抓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撤镇建区这个历史拐点,通过14年艰苦奋斗,路桥这个中国东部沿海默默无名的农村小集镇奋力一跃,成功地从一个建制镇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市的主城区。
那么,路桥何以能在短短14年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深思之余,我归结为四个字:“敢为人先”。路桥地处台州温黄平原的腹地,西面靠山,东面临海。山的“硬气”和海的“灵气”交融在一起,造就了路桥人“肯吃苦、敢冒险、善创造、争一流”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勇于闯荡、敢于冒险、机智灵活的性格特长。他们以其独有的敏锐和胆识,走南闯北,拼搏创业,独步天下。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们背起了补鞋机,挑起了豆腐担,摇起了货郎鼓,走街串巷,走南闯北,当过泥水匠、石匠、木匠、棉花匠……,吃别人不能吃的苦,流常人不常流的汗,赚人家不想赚的小钱。他们的原始积累过程犹如针尖挑土、燕口衔泥,终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路桥人的精神,就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折腰、苦干加巧干、不达目的不罢休。路桥有一个鲜明经济特色的人文背景,就是这里盛产“企业家”。这里不仅镇镇有企业、村村有企业,几乎是家家有企业,人人会经商。如果说路桥人的人文精神反映在路桥人民群众身上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的话,那么反映到地方党委和政府这个层面上的则是求真务实和敢于负责的执政理念。
感悟路桥,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差就差在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觉悟。对于落后,我们常常以区位环境较差而予以辩解。区位环境不好也是内地发展不够用得最多的一种托词。但对比路桥,境内一无资源,二无国家扶持,铁路也至今未通。高速公路未通之前,路桥人上一趟杭州单程就需要10多个小时,到最近的温州也需4个小时。就是这么一个闭塞地方,他们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正面地、积极地利用其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山高皇帝远”的空间优势,不守摊更加注重开拓,不懒散更加注重拼搏,不依赖更加注重自强,营造了一个发展区域经济的小环境,并利用其在体制外大胆改革的先发优势,率先推动了民营化和市场化进程,由此造成了一种区域性的经济体制落差,再借助这个“落差”的势能,迅速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创造了以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为特色的发展模式。
在路桥,创业无贵贱,英雄不问出处,能挣钱就是好样的。而在我们一些地方,“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宁可饿死也穷要面子。路桥人充满创业激情,且不折不挠、坚韧而豪迈。“什么都不懂就敢干,不懂就学、边学边干”,是他们的特性。不懂就干肯定就有风险,但路桥人不怕,千辛万苦积累起来的一点积蓄,哪怕是弄砸了也无所谓,哈哈一笑,或提着补鞋箱或挑着豆腐担从头再来。即使是创业,我们有10元钱可能只敢投入5元,而他们有10元钱,则会全部抵押银行贷出20元来干事业。干,肯定会有失败,然而不干却永远也没有成功。这就是我们有些地方只会做能源资源事,而路桥人一出手就是制造业的原因。
很多人都对我说路桥人“能”,说他们与众不同,根根头发都是空心的,人人脑袋上竖着一根天线,能听八方信息,赚钱的“法门”特多。路桥人的绝活确实叫人叹服。台州的个体经济刚兴起时,一缺资金,二缺机械,三缺原材料。路桥人从中发现商机,把全国各地报废的机床、电机、汽车、轮船,乃至飞机、坦克的零部件,从许多厂家的废物库里、垃圾堆里扒出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手,运回来进行拆解。其中有些尚可使用的小机床、电机等经过清洗修理,就地供应给遍地开花的民营作坊、工厂使用。余下的则拆解成钢铁、铜、铝等有色金属。拆解业在自己获得可观利润的同时,也为新兴起的台州民营企业提供了廉价的机械设备和紧俏的工业原材料。有学者评价说,路桥的拆解业,大大缩短了台州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过程,是台州发展过程中的极为精彩和辉煌的一章,也是台州之所以后来居上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受路桥,有种强烈的震荡;感悟路桥,更有深刻的启迪。
坚持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这是路桥的一条重要经验。回顾路桥的发展历程,有一条清晰的轨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加上路桥特有的人文历史条件,催生了民间最初的创业冲动;民间的强大创造力,诱发了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开明开放为特点的制度创新;政府的开明开放和有力引导,又进一步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路桥的民营经济是在民间和政府的互动共进中不断发展的。路桥历史上比较贫穷落后,人民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欲望十分强烈。群众的致富愿望需要引导,要帮助其去实现。启动民营经济,让群众放手投入,创造好投入环境,群众才能致富。特别是在民营经济的起步阶段,为了鼓励民间的投资激情,为了让群众在初始投入时能有收益,尽快富起来,政府往往是把预期效益较好的项目拿出来,让群众有利可图。而忽视群众的创业激情或者说对群众投身民营经济的动员、引导不够,造成理发挑子“一头热”的状况,是我们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的一条深刻教训。
创新才有活力,创新才有出路。如果说,浙江是一方创造奇迹的活土,那么路桥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路桥政府几乎每个月都要组织两场关于前沿学科和现代管理的报告会。政府在不断地为干部洗脑,企业家也在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当我们还在冥思苦想“三产”的路子在何方时,路桥人却早已迈出了坚实的脚步。服务外包已经使许多企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我和路桥区的同志们共事三个月,从村干部到区委书记、区长等各级领导干部身上,感受最深的就是求实、务实的作风。我常常想,实事求是我们喊了多年,真正做到了多少还很难说。不跟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品德,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为官一任,只有真正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油然而生我们的责任感和致富一方的使命感。知耻而后勇是一股迸发的激情,感悟到了差距也许还能成就后发优势。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情上的麻木不仁和责任感、使命感的缺失。我深信:只要精神尚在,同在一片蓝天下,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肯定也能办得到!
○刘祁杰
(作者为赴浙江挂职学习干部、中共五寨县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