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亲水平台沿河立面效果图 |
运河两岸将再现人力黄包车
运河主城区段景观提升工程国庆前完工
□通讯员 王英翔 孟凡华
本报记者 金振东
在运河沿岸新建欧Ⅲ公园和武林滨水广场,新建8个码头,新改建10座公厕,美化12座桥的桥下空间,中远期将在两岸增设人力黄包车……今年国庆节前,运河主城区段景观提升工程将全面完工。
重现“湖墅八景”
绿化景观提升是运河主城区段景观提升工程的亮点之一。本次提升将完善两岸植物景观,重点突出四季分明的特色,呈现春季梢头嫩绿,夏季绿叶成荫,秋季嘉实累累,冬季白雪覆枝的景象。
|
同时按照史料文献恢复“湖墅八景”中的“西山晚翠”、“花圃闻莺”、“江桥暮雨”、“陡门春涨”、“夹城夜月”、“半道春红”、“皋亭积雪”、“白荡烟村”。目前乔木已基本种植完毕,灌木和地被也已完成60%左右。
新建武林滨水广场
欧Ⅲ公园位于杭州市武林CBD中心,原址是杭州汽车发动机厂。东依京杭大运河,与西湖文化广场遥相呼应,北起文晖路,南至华浙公园,与武林门旅游客运中心毗邻。
工程将狭长的绿地分为三个功能区域:保持已经建成的一级亲水游步道,为滨水休闲景观区;以白马路为界,北部为生态休闲景观区,南部为运河工业遗存景观区。公园将延续西湖文化广场的风格,采用简练、活跃的设计,融入运河工业文化,营造自然协调的运河新景观。
武林滨水广场也位于武林CBD中心,北至京杭大运河,与西湖文化广场隔岸呼应,南接环城北路,东临中山北路,西靠武林门旅游客运中心。工程将整体降低岸边场地,从空间上满足市民游客的亲水愿望,塑造具有现代气息的,与西湖文化广场遥相呼应的滨水休闲空间。
黄包车再现运河两岸
在运河主城区(秋涛路—石祥路)两岸原有游步道基础上,拓宽至2.5米-3米(因东南面粉厂、大河造船厂、大兜路地块、中石化加油站等四处还未搬迁,暂不实施)。
在绿地宽度允许的范围内考虑人车分流,增设坡道,形成独立的自行车游览系统。中远期还将考虑在北星公园、运河文化广场、大河造船厂、桥西历史街区、小河历史街区、青莎公园、大兜路、富义仓、西湖文化广场、运河魂广场和艮山公园等处增设自行车租还点及停放点,同时还将增设电瓶车、人力三轮车和黄包车等特色交通工具,丰富游览交通方式。
新建8个码头
新建8个码头,其中5个码头可停靠各类船只,分别位于土特产仓库(西岸)、通益公纱厂(西岸)、登云桥(西南)、运河魂旁和娱庐旁。3座小型码头可停靠水上巴士和中小型、手划型漕舫,这3个码头分别位于江桥暮雨(西南)、潮王桥(西南)和半道春红(东岸)。新建码头在选址上尽量考虑了与岸上公交的换乘需要,便于市民、游客出行和游赏。
同时在运河沿线新建拱宸桥码头公厕、大关码头公厕、娑婆桥公厕、老德胜桥公厕、港航码头公厕5座公厕,改造京江桥公厕、铁路桥公厕、吊桥公厕、景福东公厕、霞湾公厕5座公厕。
美化12座桥下空间
运河桥下空间提升工程将选择运河主城区段12座具有代表性的跨运河桥梁(包括轻纺桥、登云桥、大关桥、江涨桥、德胜路运河桥、潮王桥、西湖文化广场桥、中河高架立交桥、中北桥、建北桥、艮山桥和城东桥),以这些桥梁的桥墩、桥台、挡墙等桥下空间为艺术文化载体,充分展现杭州运河的人文遗迹与经济科技价值,用平涂、线刻、雕版、拼贴、镶嵌等多种工艺手法,将桥下空间文化展示分为船行观景和步行观景两个系统。
船行观景系统,以“运河印象”为主题,展示中外历史名人与杭州运河的关系,例如中世纪西方三大旅行家:马可波罗、鄂多立克和伊本白图泰,中国的历史名人中,有北宋的陆游、南宋的文天祥、元代作曲家关汉卿、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等,他们都留下了许多杭州运河的珍贵记载。
步行观景系统,以“运河风云和骄傲”为主题,展示从隋代杭州运河形成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直到今天的运河综合保护这一部完整的杭州运河开掘与变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