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夫妇时隔8年,第2次回到祖籍地——福建永定县下洋震思贤村谒祖,在有着500多年历史,奉祀开基祖吴纲公的吴氏宗祠里举行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祭祀仪式。图为吴伯雄夫妇在宗祠里洒酒,向祖先表示祭奠。中新社发游庆辉 摄
中新社漳州八月十四日电 题:两岸交流凸显“漳州元素” 吴伯雄十五日将再访
作者 林国瑞 韩水海 吴鹏举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赴北京观礼奥运会之后,将于十五日探访福建漳州台资企业天福集团。
至此,自二00六年四月以来,已有连战、江炳坤、吴伯雄、林丰正等台湾政要先后来到漳州祭祖或访问。
台湾政要纷纷踏访漳州,凸显了漳州在两岸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此间资深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漳州元素”将备受两岸关注。
联结两岸情缘的“脐带” “台湾的土地上到处流淌着漳州人的汗水,台胞的根在大陆,漳州是一枝特别粗的根。”对台湾历史颇有研究的中共漳州市委党校教授何池深有感触地说。
漳州是许多台湾同胞的祖籍地,自明清时期以来至少有九十八个姓氏迁移到台湾。在台湾现有人口中,祖籍漳州的超过百分之三十五,其中包括台湾政要连战、萧万长、王金平、江丙坤、林丰正、谢长廷、陈水扁、吕秀莲等;漳州现有台胞四千一百多人、台属十四万人。
在历史上,漳州人片帆渡海,筚路蓝缕,不仅为台湾的开发与发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同时也把闽南文化和民间信仰传播到台湾。岛内普遍信仰的开漳圣王、保生大帝、关帝三尊神的祖庙就在漳州。
而今,台湾与漳州有一样的民居、一样的饮食、一样的风俗、一样的闽南话、一样的民间信仰。
台商投资兴业的“乐土” 一九九三年,年近花甲的台湾天仁集团董事长李瑞河,摸着石头过了台湾海峡这条“大河”,来到祖籍地漳州漳浦县,投资兴建天福茶庄。在漳州市有关部门和各界同胞的热心帮助下,李瑞河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
“初到漳浦的前几年,我们只有三十多家连锁店;现在,我们在全球拥有七百八十多家连锁店,其中在祖国大陆就有近六百家。”李瑞河用自己的发展经历向人们证实:回乡投资的路子走对了!
台商投资漳州始于一九八一年,当年由台胞投资创办的“诏正水产有限公司”,成为福建省第一家台资企业。随后的几十年间,一批批台胞先后回乡投资兴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浪潮。
面对接踵而来的台商,漳州市致力投资环境的配套建设。“一个好的环境,企业的宣传比政府的宣传效果要来得好,为一个企业服务会引来更多的企业到这里发展,过去如果对一个企业待遇不公,会使一些本来想来的企业吓跑。”中共漳州市委书记刘可清表示。
据台湾电子机电协会评估,漳州的投资软环境在大陆的五十个城市中名列第三。漳州市目前共有台资企业二千四百一十二家,实际利用台资额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三,仅次于苏州和东莞;在福建省位居首位,占闽南地区的三分之二。
对台出口贸易的“基地” 地处漳州东山岛的海峡两岸水产品集散基地,由国台办于二00七年五月批准成立。至今已形成闽台鲜活水产品交易、水产品贸易展示、水产品加工、保税仓储物流等八个功能区,年可加工海内外包括台湾水产品六十五万吨。
目前,漳州正在此基础上积极规划,拟向上申报把东山岛列为对台自由贸易区、对台小额贸易市场和国家级台商投资区。
对台直接贸易是漳州与台湾经贸合作的特色。今年以来,漳州对台贸易逆势上扬,贸易总额达二亿五千万美元,其中出口七千万美元,同比增长五成多。在中国商务部宣布大陆恢复天然砂对台出口后,漳州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成为有出口天然砂资质的内地七家企业之一,于今年三月首次向澎湖出口一千七百吨天然砂。
漳州市目前有五个台轮停泊点和五家对台小额贸易公司,已累计对台小额贸易出口二亿三千万美元,约占福建省的四成。
二00二年,国家外汇管理局特许东山关区(辖漳州南部地区)对台小额贸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并办理出口核销手续,使得当地对台小额贸易更加活跃。目前该关区已成为台湾的一个“菜篮子”基地。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