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新华社记者苏会志张舵)这几天,在中国队掀起夺金浪潮的同时,赛场内外中国人的热情和友好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13日当羽毛球女单四分之一决赛进行到白热化,中国小将卢兰的每一次救险,现场都是一阵雷鸣般叫好,马来西亚名将黄妙珠的扣杀也能引来一片喝彩。
而在一场没有中国队参加的沙滩排球赛中,尽管下起了大雨,露天看台上依然可以看到尽情呐喊助威的中国观众。
在“奥运人家”,热情好客的北京人热情招待来自各国的宾朋:宾主同包饺子,做中国菜,教他们写中国字。在街道、商场、宾馆饭店,来宾都受到热情的接待。热情而包容、好客而有礼、尊重而平等,是不少来宾对国人留下的印象。
就像《北京欢迎你》唱出的那样:“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中国人文明、包容、开放、好客的精神面貌在本届奥运会上充分展现。
2008年奥运会来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形成共识:享受比赛的每一分钟,尊重参与的每一个人。奥运会是一个超越国界的纯洁的体育赛场,一场比赛的输赢不能被赋予太多的意义,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也不是一届奥运会就能够决定的。
同时,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赛场,这里展现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水平,也展现从运动员到观众等各类参与者的精神素养。这种在公平赛场上体现出来的文明、进取的精神,才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走向成功真正的希望所在。
我们看到:从女子体操到男子篮球,从柔道赛场到沙排看台,中国观众的热情让许多外国运动员也找到了主场的感觉,同时也获得了各方来客的好评。丹麦羽毛球名将拉斯姆森说,“这里的观众很友好,也很懂球,我很享受在中国的比赛。”
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经过筹办奥运七年的不懈努力,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已经在东方大地深入人心。民众的开放与包容,正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果。
一种文明之风形成不易,发展也难。除了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大背景,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过去七年里,北京市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工作,培训市民的文明礼仪,在奥运赛场里还有大量志愿者引导观众文明观赛,用心良苦而成绩卓著。
众人拾柴火焰高。开放、包容的赛场文明已经赢得广泛肯定,但其背后的大量基础性工作和做法更需要坚持,这样赛场上的文明新风才会最终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