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喻敏姚笑通讯员易建新张晓雨)昨日,本报“寻访地震灾区贫困大学生”志愿团返回武汉。十余天里,由于灾区至今余震不断,汉源县有的灾民仍住帐篷之中,气温炎热难耐;而通往乡镇的山路在遭受暴雨后行走困难,有时从县城赶往一个乡镇就得颠簸七八个小时……寻访志愿团成员张晓雨、肖乃涛等七人与本报记者一起入帐篷、爬山路、进农户,对高考上线的贫困生一一探访,寻访到急需救助的50名贫困大学新生,渴盼好心人伸出援手帮他们圆梦。
据悉,本报近期将陆续刊登贫困大学生急需救助的详细情况,以希望更多的人都来关注灾区学生,让灾区每个孩子都能上大学。
“寻访地震灾区贫困大学生”志愿团是由“七帮贫困(灾区)大学生交学费”圆梦行动联合武汉科技学院共同组成的,也是本报连续第三年组织的寻访特困大学生活动。
爱心电话:82438380(本报)85499902(市青基会)。申请报名及捐赠者可直接到本报扶助行动工作室或市青基会,也可通过银行捐款。捐款户名: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账号:048010120111000137开户行:汉口银行长江日报路支行(行号890488)地址:汉口天门墩91号
白扬:艺术天才还在震区搬矿石 来到乌斯河山区白扬家里,志愿者们被眼前一切所惊呆。地震让白扬家成为危房,四处都是裂痕,但房间四壁贴满了这位小艺术家的各种绘画作品,“看到他在各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荣誉证书,我们被其感动。”寻访团志愿者赵子越感触地说。
这样一个艺术天才,今年以668分的优异成绩被西华大学动画专业录取,然而,为了尽快凑足学费,他不得不到家附近震区的山坳里搬矿石。
白扬75岁的爷爷奶奶多年饱受着胃炎、贫血、高血压的折磨;父亲经常因为肾结石和慢性支气管炎而夜不能寐;母亲也被风湿折磨得痛苦难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白扬每天拿起画板,展现自己内心最美丽的画面。
看到他那双拿着画笔的手被折磨得不成样的场景,志愿者何维流下了眼泪。工作了近一个月,还不够大学一个月的生活费,面对大学艺术专业每年1.8万元的高额学费,这个艺术天才生流下了泪水。
卜小清:彝族小伙靠玉米换学费 顶着烈日,穿山越林,辗转山麓6个多小时,步行1小时后,志愿团在汉源县乌斯河镇黄古村找到了18岁的卜小清,他今年以554分的成绩被海南大学录取,但如今家里只凑足了不到400元钱,面对大学校门这个彝族青年不知所措。
卜小清一家六口住在海拔1100多米高的山上,从家里下山到镇上来回近四个小时,并要穿行崎岖的山路。自然环境恶劣的同时,他们的家境更加清贫,一家人仅靠山头的两亩玉米地来维持生计。
为了让孩子在高考期间吃得饱,父亲卜国权每天把摘下的玉米拿到镇上换面粉和大米,现在,孩子的学费也只能靠这几亩玉米了。
曾庆敏:蹲在地震废墟上流干了泪 今年毕业于汉源一中的学生曾庆敏出生在汉源九襄镇一个特殊的家庭,42岁的父亲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疾病,母亲体弱多病,腰椎、关节长年疼痛难忍,但不得不卖梨为唯一的孩子筹学费。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原本患有食道狭窄堵塞的曾庆敏由于地震的强烈震动和恐惧,吃东西时再次被鲠,被送往四川华西医院救治。病房里,病重的他看到一个个送进病房的地震灾民,隔壁病床一位89岁的老人,在地震中腰椎骨折……曾庆敏心里在默默流泪,眼前的一切让他感触万分,他决心出院后一定要前往灾区去看看这些病友。
今年,曾庆敏高考以522分考取四川农业大学。高考完后,他就独自一人前往什邡市看望曾经一起住院的病友。
曾庆敏说,这辈子记忆最深的是那天考完后,他蹲在地震废墟上,心里太压抑,不自觉默默流干了眼泪,想着还在家乡参加灾后重建的智障父亲冒着烈日搬着砖瓦,看着母亲整日在市场卖梨为自己筹集学费,感到一阵心疼。
刘婷婷:县高考状元没有一丝笑容 爬了20多个小时的山路,我们志愿团来到九襄镇大庄村找到今年县里高考状元刘婷婷。虽然她以613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南大学,但拿着录取通知书,刘婷婷并没有露出一丝笑容。
“5·12”地震前,刘婷婷父亲一直在旅游景点都江堰、青城山当解说,为女儿挣学费,酷暑下每天收入不到50元,然而地震让他失去了唯一给女儿筹学费的机会;母亲每天卖蒜苗维持家里生计;在西南科技大学读大二的哥哥不得不在废墟搭建移动板房,工资每天不足40元。
地震让刘婷婷家里成为危房,屋顶砖瓦全部脱落,大雨从多处破裂的房顶上倾盆落下,刘婷婷指着受灾房说:“每到刮风,被地震震成危房的卧室已经不能入住,四面通风、上空漏雨,一面墙已经坍塌。”
看到刘婷婷高考复习的桌子,志愿者们感到心酸,桌子既是切菜板,又是写字桌,不到4平方米的空间内还夹杂着菜味和刺鼻的花椒味。
卫晨曦:为筹学费四代人三个月没吃肉 家住九襄镇梨花村3组,家中还要供养三位老人,弟弟今年读高中,家里已欠6000余元,房屋受地震影响已成危房,但无力重新修建……
志愿团在九襄镇梨花村寻访到了今年高考585分的卫晨曦。虽然被中南大学录取,但四代同堂的一家人都在为自己高额的学费发愁。
据了解,为了给晨曦筹集学费,家里已经三个月没有吃上肉,每天只有靠土豆和白菜充饥,但为了让孩子有精神迎战高考,家里忍痛杀了唯一的一头小乳猪,这是晨曦两个多月来吃到的第一口肉。
老祖母许秀珍今年近100岁,晨曦考取大学的消息让她非常高兴,她扶着拐杖来到堂屋,要晨曦的奶奶和爷爷去田里收菜,希望他们多收点,能卖更多钱为晨曦筹齐学费。
晨曦的母亲体弱多病,但还是硬撑着到田里摘来蒜苗到集市卖。在汉源一中读高三的弟弟非常懂事,从来不要零花钱,有时一天才吃一餐饭,饿着肚子的他从来不在爸爸妈妈面前表现出很饿的样子。
单永丽:每天煮饭喂猪期待能圆大学梦 地震发生时,汉源县九襄镇红光村四组的单永丽家,唯一的十几平方米的瓦房被震垮。由于单永丽当时在学校上课,幸免遇难,目前父母在外打工挣钱,懂事的女儿承担起全家所有的家务,做饭、喂猪……
今年高考后,她报考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费高昂。目前,她正在为数万元的高额学费发愁。
单永丽学习和住宿的地方是家里的木板阁楼,木板不停晃动,随时有再次被余震震垮的危险。
虽然条件非常简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张桌子,一张床,伴随她度过了地震后的两个多月。每天在家做饭等父母回来吃的单永丽希望,父母能在一个月内多给自己筹点学费,圆自己的大学梦。
我们寻访团一行8人登上了赴四川成都的火车,辗转火车、汽车、三轮麻木到达重灾区汉源县,因为本次活动是要找到灾区最困难和急需我们帮助的贫困大学生,所以我们志愿者心情非常急切。
在火车上,我们恰巧碰到了几批赴四川灾区开展灾后重建的建筑公司民工,一路上大家纷纷与他们交流灾区重建有关的话题。
那天晚上8点,我们在火车上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四川平武县又发生了6.1级余震,希望你们注意安全。”但大家丝毫没有惧怕。
这趟T246次列车人特别多,陆续又有一批100多人的灾后援建移动板房的建筑队上车了,我们乘坐的4号车厢感觉特别热闹,地上、坐椅下都是人,但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迫切和期待。
终于,在上午11点火车快到达成都车站了,列车途经一些村庄,可以看到很多受地震影响被震倒的房屋及危房,我们的心也更变得沉重了。
寻访团成员/张晓雨何维赵子岳崔人文肖乃涛熊珉报道 后方统筹/记者喻敏通讯员易建新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