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央行发布《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在种种的猜测和预判下,上周五,央行发布《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势给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即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合理把握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强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平衡好控制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其中,颇引人关注的一点,即“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传递的政策信息。
事实上,这种适时的微调已在进行。日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得到了调整,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在原有基础调增5%,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且信贷规模定向投放于“三农”、中小企业以及灾区建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区别对待、定向定量”的信贷规模调整,充分反映了央行因势利导、相机抉择、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意图。
显然,这也符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必须稳定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须适时微调,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必须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灵活而准确地解决问题”;符合央行年中工作会议提出的“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最近指出,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从来就是短期政策。他说,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短期呢?就是说要根据总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朝着这个方向调,朝那个方向调,不仅是我们中国的政策是这样,美国的政策也是这样。美联储前些天还在升息,现在大规模又降息,也许过两天情况变化又升息了,就是说这是一个相机抉择的事情,它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事情。那么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为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适时微调背后有深意。首先,关于通货膨胀压力问题。在上周,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了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随后在13日,央行如期公布了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CPI连续三个月回落至6.3%。虽然数字令人欣喜,但CPI远高于历年同期水平,显示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CPI回落背后存在隐忧:PPI涨幅连续12个月扩大。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PPI涨幅达到10%,创下1996年以来新高。有经济学家认为,PPI上涨标志着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有可能提高其产品的价格,从而推高消费物价。这就是PPI到CPI的传导机制,因而,PPI被看作是CPI重要的先行指标。研究表明,PPI到CPI的传导一般需要4至6个月,届时企业成本的增加将表现为物价上涨。对此,有经济学家预测下半年物价总水平仍然会维持在高位。
其次,关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全国各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面临生存困难。中小企业所面对的融资难问题,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引起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央行年中工作会议也及时提出“正确处理好总量调控与结构优化的关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和对外经济平稳发展”。
第三,关于宏观调控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问题。虽然当前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但国际环境仍趋严峻,许多经济体宏观政策陷入维护物价稳定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两难境地。我国经济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也增大了经济金融运行的风险,宏观调控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很显然,面对当前国内外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难题,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是最好的选择。
业内专家均认为,就当前的各项经济运行指标看,下半年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采取多种组合政策,尤其应加强结构性调整。其中,信贷规模必须坚持结构性供给,中小企业需要成为下半年信贷支持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利率政策工具的作用,让实际利率趋向正的水平发展,同时适度放松行政性的信贷限制,使更多的资金需求从正规的金融体系得到满足。此外,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也需更加谨慎。
货币政策趋势已明朗,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面对适时微调我们期待着。(谷秀军)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