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色政治正当时?
■安宏
与麦凯恩的暗淡相比,奥巴马成了“国际政治明星”,然而他身上被赋予的过多“希望”也许仅仅是臆想
奥巴马自己也没有想到如今会这样“红”。
“不需炫耀肌肉、也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力量”。
|
让人困惑的“奥巴马大潮”
奥巴马和夫人成了时尚界的宠儿。这个声称自己只有5套西装4双鞋的47岁男人在时尚界里被认为笑容帅气,形象清新,穿着颇有品味。他的衣服被认为总是契合男装潮流——有时略显宽大的西服和锥形领带,比国会山常见的保守剪裁青春很多,呈现出一种具有迷惑性的简单式样。没有上衣口袋里折叠的手帕,没有袖口浮华的链扣,没有绚丽的领带图案,有的是轻松优雅的男性气质。《人物》杂志甚至夸奖他,穿泳裤都比对手好看。
对于时尚界的追捧,被女儿揭发一次买了“三条黑裤子和分别是绿色、棕色和黑色同款外套”的奥巴马说“自己对整件事很困惑,因为我讨厌逛街”。米歇尔,他的妻子,被《名利场》杂志评为“全球最佳着装人士”对此同样摸不着头脑:“他成为时尚偶像这回事儿,我觉得很好笑,因为他的裤子已穿了大概10年,那条腰带也有点旧。”
即使奥巴马夫妇对来自时尚界的追捧还不十分习惯,但他们却很乐于接受“奥巴马现象”的进一步升级。在纽约曼哈顿街头,印有奥巴马图样或相关标语的T恤衫正在热卖。与奥巴马相关的产品一路畅销,他,已经逐渐成了商家的“摇钱树”。
“他现在的需求量很大,比别人卖得都好,” 出售奥巴马手绘肖像图样的店主显然把奥巴马当成了商机。奥巴马似乎已经超越了寻常意义上的政治人物,转而成为美国年轻人心中的流行偶像。购物网站Ebay上,印有奥巴马头像的T恤价格甚至被炒到了1000美元一件。
相比之下,他的对手,年迈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在商家那里的境遇要差得多,一家网店的销售记录显示,奥巴马T恤的“销量”是麦凯恩的3倍。
奥巴马一家的困惑或许正说明了奥巴马目前所面临的状况——让人无法理解的“受欢迎”。这不像是一场总统大选,更像是快男超女比赛选出来的大众偶像。明星一样的奥巴马征服了年轻人,《时代周刊》报道称,2000年时,18 到29岁的美国年轻人中只有13%“关注总统选举”;而今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74%。这样的现象甚至波及海外,即使一些生活在对美国没什么好感的国家里的普通人,目前关注美国大选的人数也比以往各届都多,部分理由正是因为——“奥巴马很帅”。
奥巴马幸运地生在了网络时代,在Digg,Youtube,Facebook,Twitter这些地方,奥巴马的拥趸者占绝大多数。利用网络,这个年轻的候选人筹到了比对手更多的竞选经费,即使以往被视为高度机密的副手人选也将在他的个人网站上以邮件形式对支持者第一时间发布。
被《男子健美》杂志选进“美国最健美的25位男士”之一的奥巴马篮球打得不错,于是参与民调投票的NBA 95名球员有62人把票投给了他。
“奥巴马”这个名字还改变了英语,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一批以“奥巴马”为词头的新名词,如“奥巴马女孩”、“奥巴马风暴”、“奥巴马摇滚”、“奥巴马十月”等等。《华尔街日报》认为美国出现了“奥巴马大潮”。
演讲像布道的牧师
从去年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奥巴马热潮席卷海内外,奥巴马创下了世界政坛最快窜起的纪录。美国历史上,这样的大选现象并不多,如果有,1960年竞选总统的约翰·肯尼迪算是比较类似。《芝加哥论坛报》对此作过比较,称奥巴马一出场的眼神,气质以及整体上的“霸气”和当年的肯尼迪非常相似,是具有“总统相”的人。当年的肯尼迪也被时尚界追捧,为此他还曾担心衣着的高品位会疏远自己与大众的距离。
此外,两个人角逐总统的方式也颇为相像,那就是许诺变革、散发魅力、淡化经验的作用。约翰·肯尼迪当年用很简洁的话语表达出世界上许多不同国家的共同希望和梦想,而奥巴马则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美国梦”的一个标本,是“美国人最喜欢的有关成功的故事”。他和当年的肯尼迪一样擅长演讲,话语直指人心,像“我们自己就是我们等待的救世主”、“这一刻,海水涨潮开始回落,我们星球的创伤开始获得治愈”这样的句子经常被使用。
奥巴马的演讲很像一个布道的牧师,在不停地迎合大众口味,传播很久以来被商业社会遗忘了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奥巴马演讲中对宗教语言的纯熟运用,在目前的政客当中难有企及。当然,不仅仅局限于牧师,好莱坞性感的男明星乔治·克鲁尼也是他的形象指导,奥巴马曾向他取经,以便在身体语言及公开演说技巧上更进一步。
美国现在缺少偶像,而奥巴马来得正当时。经济低迷,政治上也没拿到太多分数,总统布什虽然可以甩甩袖子走人,回他的德州老家过田园生活,但留下的很多棘手问题却需要后面的人来解决。一个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形象和他声称要带来的希望正适应了这样的需要。当然光靠外表不能拿高分,奥巴马不但有着近乎和当年林肯一样好的口才,而且非常机敏,这让他看起来不像另一位中途退出的民主党候选人爱德华兹那样,“虽然很帅但是很空洞”。比如,美国记者历来对领导人的内裤问题很热衷,奥巴马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平时穿什么内裤,奥巴马说:“我不会回答这种尴尬的问题。但不管我穿哪种,我都穿得很好看。”相比之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2年的回答就显得过于老实,他穿的是四角内裤。
一位政治选举方面的专家在华盛顿当地电台接受采访时曾经用十分粉丝的语气说:“哦,奥巴马!他非常有魅力!”主播问:“那么他的魅力从何而来呢?”“当他面对压力的时候,他非常平静而且乐观。当然,我们普通人也能够做到平静乐观,但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就不一定了。性格温和还能有领导人的风范。奥巴马掌握了这个尺度。”
如果对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投票目前在欧洲举行,奥巴马稳胜无疑。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在德、法、英3国的本国选民中,奥巴马的支持率竟然高达70%至80%。奥巴马7月底花了一周时间出访,行程涉及阿富汗、伊拉克、以色列以及部分欧洲国家。24日那天,德国柏林前来聆听奥巴马演讲的有20多万人,超过奥巴马在美国国内的最高纪录。奥巴马成了“国际政治明星”。
曝光过度招来厌烦
然而,遗憾的是欧洲对他的“欢呼”并没有转换成国内选民的支持。在奥巴马离开美国的那一周里,麦凯恩一直落后的支持率和奥巴马追平。距离最后竞选的日期不足百日,这是麦凯恩和奥巴马竞争以来的最好成绩。人们认为,奥巴马的出访是“表演给美国国内选民看”,看他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奥巴马出访的经历还给一些美国人提了个醒,这个候选人,国会参议员的第一个任期才过了三分之二,在国外受到了几乎是一国首脑出访时才会受到的热情和欢迎,显得过于喧哗。虽然这并不是他本人的错,但出访本身并没有解决目前最紧迫的实际问题,映照出笼罩在奥巴马光环下的真正举措并不能数出来多少。
这样的转变也许很出乎奥巴马的预料。即使他出访中的表现一流,但国内民众并没有买账,说明帅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坛好比职场,帅哥美女出线的机会多,但真到了关键时刻,作决定的人还是要再三掂量。毕竟这并非选秀而是在选一国的领导者。奥巴马本人也不得不承认,美国人目前最关心的还是房贷和油价。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8月6日公布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奥巴马频频在媒体曝光,近半数美国人开始对他感到厌烦。由此,一些关于奥巴马的讽刺笑话近期也不断出现。“奥巴马过于自信的十大迹象”排行榜,其中一条是“提出将俄克拉何马州改名为‘奥克拉巴马州’”。
有人统计,奥巴马7月曾一天内去体育馆健身3次,总长188分钟。美联社记者在报道中写道:“有时很难分清,奥巴马到底是在竞选总统还是在竞选健美先生。”此外,共和党方面还批评奥巴马的饮食习惯显得清高傲慢、疏远普通人。他们举例说,奥巴马远离垃圾食品,吃号称高蛋白、低脂肪的美瑞克斯巧克力花生蛋白棒,喝黑森林莓果有机茶。而麦凯恩喜欢吃块糖、软心豆粒糖和甜甜圈,爱喝咖啡,显得更平民化。由于美国超重选民人数过半,更有人称奥巴马偏瘦的身材将使他失去胖人对他的认同感。名嘴Jay Leno则讽刺奥巴马“求变”的政纲及其近日改变立场支持离岸石油钻探,“承诺改变时,原来是指改变主意”。
很多支持奥巴马的美国人,如果问他奥巴马上台了真的能改变美国吗?他们都很明确地说不能,为什么还支持他呢?答曰,尽管不能但至少是一个开始。可见,美国现在需要“希望”,奥巴马尚能占先,是因为和年老,保守,受到布什支持的麦凯恩相比,帅气,有活力,充满行动力且能言善辩的奥巴马在很多美国人眼里更能寄托这两个字。但随着大选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民主党智囊担忧,态度摇摆选民可能转而把带领美国走出难关的希望寄于年长富有经验者。
人人都在说媒体对“奥巴马大潮”推波助澜,其实这很好理解,媒体偏爱新人,显然奥巴马比已经在大选中露过一次面的麦凯恩更受青睐。只是,这一次不知道媒体是否在帮倒忙。上一回的总统选举,民主党的克里,就得到《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美联社以及全美55家大报的支持,开头形势对共和党候选人布什不利。不过,美国《民意研究中心》却表示报纸一面倒帮忙挫折共和党,未必有利民主党候选人。这个专门研究选民政治意识的研究所发现近八成的美国人不受报刊的政治立场左右,甚至讨厌报纸太过偏袒某一方。此外,对于民意调查,大家也不用过早认真。由于民调的时限性,到选前一周的民调才能比较准确地预测结果,通常情况下,进入10月份,民调会铺天盖地而来,2004年的时候至少有5个媒体或机构同时进行每日跟踪民调。最后一段时间绝大多数民调都预测布什获胜。
谁让麦凯恩不够帅
当今政坛上,帅哥领导似乎比以往时代要多。中国台湾地区大选中的马英九,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相貌都很出众,美国近年比较帅的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罗纳德·里根,喜欢打扮爱扮时尚的还有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以及法国总统萨科齐,似乎民众选“帅”的几率在增加。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相貌因素是被疏离的。人们对相貌好的人的领导能力往往有所怀疑,这就像职场上特别漂亮的女人和特别帅的男人更难当上一把手一样。不过,也许时代不同了,人们对政治的厌倦和失望使他们在民主选举中会更少关注公共政策,更多关注个人魅力,传奇经历甚至竞选策略。
现在没有人愿意近距离看看麦凯恩。美国皮尤研究中心8月6日进行的民意调查中,大约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麦凯恩知之不多。除了越战被俘,这些狂热的人们不知道这个有着1173页医疗档案的老头儿还做过很多事情。
他们不知道2002年,麦凯恩支持并出面签署了关于竞选筹款的改革议案,建议清除影响选举公正性的“软钱”。也不知道2005年,这个老头在虐囚丑闻让布什政府头疼不已之时提出“干脆关了关塔纳摩监狱算了”。不知道他2006年倡导 “专项拨款” 改革,试图遏制议员在“游说集团”的影响下给自己的选区或利益集团“拉赞助”。2007年这一年奥巴马的“成绩”是拉到9000多万美元,麦凯恩则分文未拉。
他们也不知道他“党性”很差,支持干细胞研究,反对虐囚,坚持这些和自己政党的意见不统一的观点。以至于布什在2006年开玩笑说:“我相信美国人会团结在一起,无论他们是共和党人、民主党人,还是约翰·麦凯恩。”在国会里,麦凯恩站在民主党一边的次数大概和他固守共和党立场的次数差不多。比如,民主党反通讯垄断的法案里面有麦凯恩的签署,民主党提议的反烟草法案中有麦凯恩的背书。他总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更特别的是他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意见。打伊拉克,麦凯恩持批评态度。但美国目前泥足深陷,他则坚持说这样的状况下不能扔下烂摊子不管,部队不能撤只能增。就为说了这么几句,他的竞选活动差点断了粮。反对发动伊战,但支持美国稳定局势后再撤军,在这个问题上,麦凯恩有着逆民意而动的勇气。不过他的立场,用左、中、右都套不上去,人们只好管他叫作“独行侠”。而今,他这个竞选主角之一,显得暗淡无光。
没办法,谁让他不够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