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省政务大厅商务厅办事窗口,工作人员正为来自新豪中国度假村有限公司办理增资增项的相关手续。一个多小时后,公司商业发展总监孙立绰就拿到办妥的手续。“过去四五个月才能办好的手续,现在只用了5个工作日。
我们香港的老板就是冲着投资环境好,才把50多亿元的投资拍到这儿的。”
这是吉林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的一个缩影。
省委书记王珉深有感触地说,吉林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把握机遇,抢占先机,就必须下大力气抓软环境建设。这是科学发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
基于这样深切的认识,近两年,吉林响亮地提出: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全力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严查涉软问题,清除经济发展障碍 “我先讲一件在日本不可能的事。”说这话的是日本投资商饭尾进,他是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广岛技术(长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说,去年初,公司在办理注册登记时,办事人员忘记带现金。正在焦急时,高新区发改局的张玉臣从自己的银行账户上取了4.5万元,交到日方办事员手上。这件事一下打消了他们对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的担忧,改变了只做租用厂房试探性投资的打算,决定追加投资,扎根创业。一年多来,开发区各有关部门热忱服务、一路绿灯,总投资2亿多元的企业今年底就可投产。
今天,类似的事在吉林已不算新鲜。然而,几年前,吉林的软环境还让人头疼,很多单位和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巧立名目“揩油”的行为屡禁不止。为了清除经济发展障碍,2005年3月,省政府出台了“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十不准"”规定,断然对乱收费、乱检查、乱处罚、乱摊派、乱评比、刁难企业、强迫代理、滥用行政许可权、推诿扯皮等涉软问题亮起红灯,并配套出台相关的党纪政纪处分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对企业和群众的投诉,做到举报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决不手软。”
硬碰硬的软环境查处整治就此开始。 图们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李鸿秀与图们市经济局金正日违规执法,将本溪市一企业购买的80吨废钢材扣押,并罚款3.5万元,图们市纪委当即立案查处,并通报全市;白山市和八道江区工商局违规向工商户收取营业执照过塑费、私设“小金库”,白山市软环境办对5名责任人和领导给予纪律处分;公主岭市公安局将行政罚款数额作为干警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致使局内不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科、队越权罚款,市纪委发现后当即决定,追究该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智青失职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去年一年,全省立案调查77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64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为企业避免和挽回损失超过亿元。
今年6月,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排除干扰,省政府再次作出决定,从7月1日起,对涉企5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再一律降低5个百分点;同时,清理涉及省建设、工商、税务等9个部门的经营服务性收费70余项,保留项目一律再降低10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近2.6亿多元。
评议监督,打通经济发展“中梗阻” “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个长期的工作,必须紧抓不放。”省纪委负责同志坦率地说,去年,在几次省领导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外来投资商叫苦说,仍有执法行政部门“雁过拔毛”,在办理审批和落户过程中索要“好处”,还质问他们懂不懂“东北的规矩”。这些反映对省领导触动很大。他们意识到,尽管全省软环境在不断改善,但在具体办事环节、尤其是重要的科处级岗位上的推诿拖拉、刁难索要依然存在。这些“中梗阻”不打通,经济发展就很难健康顺利。为此,全省狠抓民主评议软环境工作,并重点开展了“万户企业评政府”、“公开评议重点岗位科处长”等活动。评议中,部门主要领导向社会公开承诺,各媒体互动配合报道,形成了全方位评议、监督的模式。
“我们的民主评议可是硬碰硬的,发现问题毫不手软。”长春市治软办副主任孙福明用数字说话:近两年,他们以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核实为依据、群众反映和明察暗访为参考,对政府各部门的处长进行综合评定,评出群众不满意处长23名,其中有9名因涉嫌违法被查处,5名被从领导岗位调整到非领导岗位,2名被诫勉谈话,20名接受了提醒谈话。
同时,各地纪委和治软办对群众监督高度重视。接到举报,一查到底。去年,四平市红嘴子一家企业反映,他们到市财政局办理申报手续,本来半天就可以办结,结果办事人员故意拖拉,害得企业跑了7趟。市软环境办接到情况反映后,立即予以查处,对办事人员给予纪律处分,将科长调离了执法岗位;长春市群众反映市安监局有2位处长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市治软办调查核实后,立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近两年,全省评议科处长1.3万多人次,有53名科处长因群众满意率低、问题严重被免职或调整岗位。
简政放权,创造优质高效服务 “无缝链接、高效服务确实名不虚传。我们新注册龙源(通榆)风电公司,从材料报送到完成注册,都是政务大厅相关同志领办,不出大楼4天就办结。这在过去想都别想。”吉林龙源风电总经理助理杨辉的赞叹,道出了今天吉林各级政府部门努力的目标,和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对吉林软环境改善最明显的感受。
以前,因行政审批权力集中到省市政府部门,而且程序繁复,对经济建设影响很大,上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至少要几十个、甚至百余个公章,仅此耗时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企业抱怨:北方施工期本来就短,等审批过关“黄瓜菜”都凉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把解决行政审批事项过多、程序复杂、效率低下作为软环境治理的重点,采取下放审批权的硬措施,全力排除部门利益等造成的重重阻力,两年先后下放权力876项,并从省到市、县普遍设立政务大厅,推行“阳光政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现在办事可真痛快。”在长春市政务大厅,长春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办事员喜出望外,她们办理建设医药中试平台申报手续,前一天将材料报来,第二天上午就批完了。长春市建委副书记佟玉堂介绍,过去办个行政事业性基金缴费手续就得跑上十多趟,而现在到政务大厅一次就可办结,快的几分钟就妥,而且避免了不正之风。
吉林并未就此止步。今年5月,省委书记王珉再次强调“沿海发达省份一天能办到的事,在我们吉林决不能办两天”,要进一步做好“放权”、“阳光政务”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保证规范有序和公平公正公开运行。
今年,吉林再次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开展第三次放权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又下放或取消50%;开通大企业、重点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明确对招商引资企业的职责,将软环境整治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绩效考核重点内容,与干部奖惩、提拔使用挂钩。
省长韩长赋深有感触地说,实践证明,吉林软环境的改善,亲商、安商、冨商社会氛围的形成,大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前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3361亿多元和近995亿元,增长37%和22.3%;财政收入完成447.3亿元,同期增长45.2%。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