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大小非减持拦路虎。 中新社发 唐志顺 作
8月18日周一,上证指数大跌130.74点,跌幅高达5.34%。而正是在这一周里,将有47家上市公司总计189亿股限售股解禁,总市值达1200亿元,这也成为两市单周最大的一次限售股解禁。至此,中国股市跌幅已高达62.1%。
基本面等诸多因素显然已无力解释中国股市目前的怪象。中国股市究竟怎么了?答案落在了“大小非”身上。
与中国股市跌跌不休紧密相伴的还有这样一些令人忧心的变化。
上半年金融机构存款呈定期化态势。有关部门对此的解释是,“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大量资金回流银行体系,是上半年居民户和企业定期存款均同比大幅多增的主要原因。”资本市场波动,确实对居民资金流向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目前的定期化趋势却迥异于以往,回流银行的资金中,大量属对“大小非”恐惧,且在“大小非”问题不彻底解决前都很难再回流股市的资金,定期化不过是这类资金决绝股市的一种态度。在资金撤离股市的同时,自2007年牛市至今的每日新开户数据也呈现出撑杆跳的抛物线状态,以至到了今年8月4日至8月8日,沪深两市新开A股账户仅为149228户,B股账户551户,这个数字等同于年初一个交易日的开户数。资金撤离、开户数剧减,在8月这个“大小非”解禁洪峰月份,中国股市屡屡上演低位跳水一幕。
那么,“大小非”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机理将中国股市拖入“泥潭”的呢?我们知道,造成投资者对后市悲观的原因,除了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冲击等多重因素外,根本上还是在未来两年多时间内,市场有近70%的“大小非”要集中上市,还有1.2万亿股的股票要从禁售股转化为流通股。“大小非”对股市估值体系有着让人恐惧的摧毁作用,若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遏制,后果正如目前市场担心的,股市的底将不知在何处。通常,在股票全流通的成熟市场中,当市场走熊,如果所有事先已经预期股市会下跌的投资者都已提前把他们的股票卖出的话,那么由于这些本来就想做空者的大规模抛售,市场可能早就到达了股市调整的终点,完成了市场的动态平衡。但为什么中国股市跌了还跌?关键是,当流通股东出于对“大小非”解禁的恐惧而提前将股票抛售,并使股指达成相对平衡后,解禁的“大小非”又将平衡打破,使股指再下台阶。如果“大小非”一次抛售后,“大小非”问题从此解决。问题是,现在“大小非”逐月出笼,股市平衡屡被打破,以至市场无人敢预测中国股市的最终平衡点在哪里。
针对“大小非”解禁、减持等全流通市场的新情况,有关方面也并非完全没有作为,但市场反应总体平淡。原因在于,这些措施事实上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目前,人们看到的相关措施无非是《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指导意见》,该意见仅对上市公司股东集中出售超过一定数量解禁股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沪深交易所出台业务操作指引,对违规减持行为采取公开谴责、限制交易、限时购回等处罚措施;从2008年7月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开始逐月披露“大小非”减持情况;有关方面拟着手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加强与国资委的协调配合,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国有股份的转让情况进行监管等等。这些措施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小非”的减持节奏,增加“大小非”减持信息的透明度,但由于第一例违规减持的“小非”迄今尚未有任何处罚结果,而存量“大小非”蜂拥而至的压力,也未有化解良方。
如果没有针对“大小非”的有效解决之道,按照目前状况,“大小非”重压下的中国股市也很难走出困局。有鉴于此,有关方面应当充分估计和认清“大小非”对股市的伤害,切实评估“大小非”对市场的压力和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以妥善解决“大小非”问题。(徐绍峰)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