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英雄保送北大
少年英雄 申龙
“5·12”地震后,刚刚逃出危楼,他就自发组成了“学生救援队”,从如山的石堆里,救出20多个低年级同学,后又带领全班同学,徒步走出北川寻找救援。
申龙很忙!这位长相文静、帅气的男孩子,从地震后最初的忙着救人,到延考期间的忙着复习,再到被保送北大后的忙作报告,参加推广羌族文化……
8月底,他就将从老家“起飞”,从北川到北京。他说,他的路,还长!
○少年梦想
“我也想走出深山!”
8月15日,绵阳市北川香泉乡云林村一组,一个深山中的普通羌族家庭里,欢快的笑声透过墙壁上裂开的拳头大的缝隙,在山坳蔓延开来。这里,就是申龙的家。
申龙的父母都是农民,为了让他读书,父亲经常外出陕西、湖南打工,妈妈留守在家,守着斜坡上的几亩土地,种点玉米、黄豆等农作物。
申龙从小就不让父母操心。在他的身上,有很多农村孩子的印迹:有些倔强,有些老实,有些乐于助人。为了实现梦想,他伏案苦读,鼻子上也架起了一副近视眼镜。去年,申龙最好的一个朋友离开了学校,外出打工。申龙坚持复读,“我也想走出深山,但不是他们的方法!”
父母眼中,“这孩子话不多,但他很懂得什么该说,什么该做!”回到家中的申龙,什么活都干,“很自立,也很独立。”
8月15日,三个月来,申龙第二次回到自己的家。亲戚和邻居都挤进了这间地上都开裂的房间中,分享这个家庭的快乐。
申龙笑得眼中带泪。那些悲伤,或者快乐的往事,如电影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一幕一幕展现。
○震后命运
“在那种条件下,我必须坚强”
改变人生命运的5月12日下午,那天的遭遇,如刀,在他的青春中刻下深深的痕迹。
在地震时,在救援同学时,在接受采访回忆时……申龙都异常坚强。“我是班上的生活委员,在那种条件下,我必须坚强……”只有在给妈妈讲述时,他才会泪流满面。“我当时去救人,先还是活的,后来接触的,就是冰冷的尸体,背在背上,我怕呀……”母子俩紧紧抱在一起,痛哭。经历了跟死神擦肩而过,申龙就一直感慨,能活下来就好。但等灾难一过,高考的压力马上就接踵而至。“复读一年,差点把命丢了,刚过地震,怎么有心情考试呢?”申龙和很多劫后余生的同学一样,状态低迷,情绪起伏不定。
申龙复读一年,在班上的成绩排在20余名,他的理想是考进成都一所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系。连绵阳都很少去过的申龙,直接到了北京。当得知自己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时,申龙意外得“比中了500万元彩票还开心”。命运,就这样改变了羌族少年申龙的人生。
但喜悦渐渐退去,申龙忽然担心起来。在这位羌族少年脑海中,北大里头都是很厉害的顶尖生,而自己的基础差一点,“去了,成绩肯定是倒数第一。”而且北大有一定的淘汰比例……这成了他的一个心病。但和北大的老师接触后,这位表情严肃,很少笑的英雄少年再次有了信心:到了大学,就是一个新起点,只要努力,肯定不会比其他人差。
○父亲自豪
“孩子成熟多了”
地震后,申龙只回了两次家。7月初一次,呆了一天就走了。这次,申龙说,要在家呆上半个月,好好陪陪父母。地震百日,只见了儿子两面,妈妈哭了:儿子瘦了,憔悴了,原本光洁的嘴唇上,长满了乱糟糟的胡须……爸爸申华石却非常自豪,“原来感觉他还是个孩子,现在成熟多了。”
回到家的申龙,正积极准备到北京大学报到。他也准备利用这个时间的空隙和同学多联系,这是他最牵挂的事情。这次,很多同学都因为地震的缘故考得不理想。而他,作为英雄少年,被保送到重点大学,这份幸运让“其他同学肯定有情绪”。“毕竟,这次救灾,北川中学是一个集体,很多同学都参与了救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申龙说,他一个人起不了作用,集体力量才能起到作用。“这个集体才是英雄,我不是英雄。”
这段时间,他将和同学多沟通、交流。“在经历地震的生死之后,大家都能看开些,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本报记者 宋林风 实习生 惠茂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