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8月20日电(孙爱霞、任晓刚)近年来,青海省加快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遏制了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的状况。
平安县地处黄河上游主要支流湟水河流域,是个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地区。
据平安县水土保持站负责人祁莲芝介绍,这个县总面积76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570多平方公里,占到了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一些地区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剧,沟壑纵横,使得境内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无法耕种。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的西山乡流域总面积60.2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56.9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干旱浅山地区,也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之一。种田过沟坎,出门就爬坡,旱时颗粒无收,涝时山洪遍流是西山乡的真实写照。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副局长张艳得说,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青海省水土流失状况也在不断加剧。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35.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9.1%,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已是刻不容缓。
张艳得说,近年来,青海省加快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步伐,在黄河上游地区的平安、互助、湟中等9个县境内建设了大量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展现出了独特的防护、开发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祁莲芝说,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发挥了强大的拦洪作用,保护耕地安全生产,基本解决了良田和庄稼被洪水冲毁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几年来,平安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了200多平方公里。
据了解,截至2008年6月,青海省已建成152座淤地坝,总库容2263.67万立方米,拦泥库容1360.1万立方米。利用坝系工程蓄水,不但遏制了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状况,还扩大项目区的灌溉面积,改变了当地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状况,受到了项目实施区群众的欢迎。
互助县西山乡刘家沟村村民邓德辉说,以前山里的洪水每年都要淹掉村里的不少庄稼,房屋和道路也经常受损,由于没有水,每亩地只有150公斤的收成,自从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后,解决了村里灌溉的问题,现在粮食产量提高了1倍。山上还种上了黑刺、柠条等树木,气候环境也比以前好多了。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