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8月20日电(记者刘杰何聪)8月20日,安徽省委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今年“公推公选”厅局级领导干部工作。这是安徽省委第12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也是安徽省第一次在公开推荐基础上进行公开选拔。
这次公推公选,安徽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围绕深化改革、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将首次实行省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厅局级领导干部。
据介绍,此次“公推公选”20名厅局级领导干部在公开推荐、面试、研究决定等环节积极创新,尤其重点在面试环节创新,将有四大创新亮点。
一:在笔试前增加公开推荐环节,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民主,让干部群众参与把报名人员参加笔试资格关。因此,这次公开选拔称作“公推公选”,也是安徽省第一次在公开推荐基础上进行公开选拔。省委规定,在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报名基础上,经初步资格审查,各市各单位召开公开推荐大会,对符合基本条件的报考者进行民主推荐,以更好地反映干部群众对报考人员的认可程度,树立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省委要求,推荐时要注意引导参会人员综合考虑推荐人选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尤其要把好政治素质关,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推荐出来。根据推荐结果以及本人德才表现,由省公推公选领导小组审查确定参加公开选拔笔试的人员。那些德才素质不符合要求、群众不予公认的,将不能参加笔试,不能进公开选拔的范围。
二:注重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即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落实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省委规定,公推公选的主要环节都应有“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公开推荐时,参加推荐人员参照个别提拔担任省管职务推荐范围确定,同时省辖市增加本市三分之一左右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省直单位、省属企事业单位增加本单位省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面试时,每个面试小组基层“两代表一委员”不少于6人;每个面试考场设都旁听席,邀请省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和干部群众旁听;同时邀请省级民主党派主委担任评委。考察时,还按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听取考察人选所在地区或单位的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
三:探索面试环节扩大民主的新形式,进一步改进面试方法,提高面试质量。除了在笔试中侧重考察应试者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重点对面试环节进行了创新。为更好地保证面试评分的公正性,每个面试小组设评委13人,比过去增加近一倍。抽调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分析判断能力较强、作风正派、处事公道的同志担任评委,进一步提高面试评委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增设了面试旁听人员互动参与的环节,将有利于充分了解应试者的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面试全过程都将进行录像,并在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时播放。
四:实行省委常委会差额票决,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决策环节的民主,完善决策机制。为切实体现竞争择优、选贤任能,坚持好中选优、优中拔尖,省委决定,这次公推公选在差额考察的基础上,每个职位提出2名建议人选,由省委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这是安徽省委常委会首次实行讨论任用干部差额票决。
另据了解,从1995年开始,安徽省委就把公开选拔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坚持以民主指导公开、以公开体现平等、以平等促进竞争、以竞争实现择优。至2007年,省委已先后11次集中进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共选拔厅级领导干部102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担当重任。目前安徽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轨道,并且不断完善,对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加强全省的政治生态建设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