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美国选手克丽·沃尔什、米丝蒂· 梅—特雷纳以2:0战胜中国选手田佳、王洁,获得奥运沙滩排球冠军。 中新社发武仲林摄
北京奥运会首设性别鉴定实验中心,专门对运动员的性别进行甄别——北京奥运会参赛男、女运动员的比例已接近1∶1。
如果时间倒流112年,所有人都将感到不可思议!112年前,第一届雅典奥运会时,女子不但不能参加比赛,甚至不能观看比赛。
翻开百余年奥运历史,女性从不能参加、观看奥运会比赛到参加有限奥运项目,再到参赛人员和参赛项目与男性日趋平等。
奥林匹克这一世界大家庭,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成了弘扬男女平等、闪烁人文光辉、折射社会进步的舞台。
奥运迈向“她时代” 如果说,没有男性的奥运会是虚弱的话;那么,没有女性的奥运会无疑是黯淡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因为有了“她们”的身影而更富姿彩。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微笑如花的辣妹子张山站在双向飞碟最高领奖台,分获二、三名的两位男子汉陪衬左右,那一刻已然记入了奥运史册——在这场男女同场竞技的奥运角逐中,柔媚的张山举起钢枪以200发子弹无一脱靶的出色表现缔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更“以柔克刚”将奥运会纪录推到了不可能再破的顶点。柔美和力量同时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绽放,注定将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奥运竞技场上,在力与美的角逐中,一向都是男子称雄,但有很多奥运瞬间却让人难以忘怀,她们的知性与爱心无不带给奥运会惊喜和感动。
当波兰女运动员奥蒂丽亚·杰德捷泽扎克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金牌时,她将这枚波兰游泳史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拍卖,将其所得捐献出来用以救治白血病儿童,接受救助的孩子将亲手制作的纸金牌挂在她的脖子上——这一温馨场景无不让世人动容。
然而,女性参加现代奥运会之路颇为曲折。在古代奥运会的历史上,女性是不被允许参加比赛的,违者将被处以极刑。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对于女子参赛一事,曾表明态度“在体育方面,女人最大的贡献是鼓励她的儿子创出佳绩而不是自己去破纪录”。
当然,这一论调并未将女人沦为奥林匹克竞技场上永远的“看客”,时代前进的步伐并未停止。1900年,在组织混乱的第2届巴黎奥运会上,有22名女选手混水摸鱼,穿着重达18公斤的盛装,参加了网球、高尔夫和射箭比赛。来自英国的夏洛蒂·库珀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获得金牌的女选手,她拿到了网球女单和混双冠军。
此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极力支持妇女参赛。到了19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第23届全会通过决议,正式允许女子参加奥运会,并通过增设女子田径项目的决议。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女子100米、800米、跳高、铁饼和4×100米接力共5个单项成为女选手在奥运会上最初的角逐舞台。但女运动员在这次奥运会上也掀起了“巨浪”,最典型的是在女子800米跑中,一些大男子主义者认为让女人跑这么长的距离对于她们纤弱的身体来说会是“太大的压力”,甚至有人“科学论断”——跑800米有损女性身心健康,从而出现了取消女子800米比赛长达32年的“奇观”——一直到1960年,没有一个女子赛跑项目超过200米的。
在随后的30余年间,女子三大球亮相奥运会,女子集体项目由于东道主的推动在奥运会上迅速升温: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人把自己的王牌项目女子排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女子集体项目;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女子篮球登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足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奥运会,女子马拉松也终于出现在了奥运项目名单之中。此外,跆拳道等原被视为“男人专利”的项目也越来越受到女性的追捧……
“说到底,体育是一种载体,是社会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男女平等关系的催化剂。”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举例说,由整个奥运项目的历史发展脉络看,就是男子项目向女性开放,同时又不断挖掘女性项目,且女性项目进一步推动男子项目的开发这样一个过程。
“与其说这是体育发展的脉络,不如说是社会进步过程中尊重女性、发展女性的缩影。”顾骏说。
奥运之“重女轻男” 若干年后,奥运会上也许会出现诸如此类的画面:一群男人把头栽进泳池中,露出毛茸茸的腿在空中挥舞;或者男人们在场上旋转舞动,把玩着柔美的丝带,尽显飘逸之美……
当然,目前这些都处于假想阶段。和妇女艰难的奥运跋涉相类似,随着奥林匹克项目的变革发展,男士们也正在一小撮项目上面临“重女轻男”的境遇。
奥运会某些女子项目上,何时对男士解禁?四年前,男子花样游泳被列入奥运会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项被称为“水上芭蕾”的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加拿大,此后传入美国。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变化后,花样游泳依旧保持着“中性”的名称,即项目前不加“女子”标识、也不设男子项目。
与女子花样游泳选手相比,男士在力量、肺活量方面强于女选手,在艺术表现力方面也可以展现出与女选手不同的阳刚之气,但男选手在柔韧性上则明显弱于女选手。
此前,国际泳联基本上同意让男运动员参加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的花样游泳项目。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有男选手参加花样游泳比赛。目前除了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已经开始有男运动员参加花样游泳比赛外,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也已经开始培养男子花样游泳选手。
然而,北京奥运会依然没能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按照目前国际泳联的规定,男选手还不能进入花样游泳的国际舞台,因此即便我们看到过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一些花泳强国的国内比赛中出现男选手的身影,但是他们都还无法在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国际大赛上“露脸”。
当然,除了花样游泳外,男子艺术体操也遭遇了类似待遇。
此外,对于一些项目,能否男女混合参赛,也引起了争议。
对于是否支持男子花样游泳、男子艺术体操等问题,网友们也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的网友认为,这些原属于女人的专利项目有了男士的加入,更能凸显体育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但持否定观点的网友则认为“如果让男人参加艺术体操和花样游泳,只会想到三个字:娘娘腔”。
“奥运会目前正在经历"瘦身",增加一个项目比较难。展现男人的刚健之美与女人的阴柔之美,已成了奥运会的"保留节目",如何在项目上花样翻新,也是奥运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体育学学者肖焕禹说。
且不知这些项目能否正式进入奥运会,但可以肯定的是,奥运花游和艺术体操赛场上有了男士们的身影,整个赛场将被欢笑与快乐笼罩。
奥运的“男女平等” 现代奥运会经历了112年的发展,北京奥运会无疑将“男女平等”这一主题推向了又一高潮。
本届奥运会上,女运动员人数比雅典奥运会时多出128名,达到4540名,参赛男、女运动员的比例接近1∶1;女子项目比上届增加两项。
从1900年妇女首次登上奥运赛场至今,女运动员人数、女子参赛项目数、女体育管理者人数逐渐增加,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妇女体育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意义已超出了竞技比赛的范畴。
甚至有专家研究指出,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在未来的数十年内,个别项目上可能出现女性成绩超过男性的情况。
此外,国际奥委会的大门也越来越向女性敞开。1996年,国际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组织的第一届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上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只有妇女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获得平等,奥林匹克理想才能真正实现”。
“如果说国际奥委会做了一件我为之骄傲的事情,那就是我们增添了女委员。妇女的重要地位不能只表现在体育方面,而且应当表现在各个领域。”萨马兰奇说。
从1980年到1990年,共有7位妇女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2005年前,妇女在国家或者地区的奥委会决策机构执委会比例达到了10%,而在2010年,这个比例要达到20%。
“奥林匹克的宗旨就是"自由"和"平等",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也是体育运动的灵魂。"平等"包括公平竞争和性别平等。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正在将奥林匹克文化精髓展示世人的同时,更将社会文明进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肖焕禹说,“奥运男女平等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完善。”(记者刘丹、周岩、李铮)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