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2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张雪)解禁新规推行4个月以来,大宗交易交投愈发活跃。据证券通系统统计,4月22日至8月21日期间,沪深两市A股一共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成交了111亿元,并呈现出逐月放量的趋势。
交易品种中,金融股担当主角,机构交易以权重股和基金重仓股为主。
自监管层4月22日出台《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至8月21日,解禁新规已经推行了4个月。在此期间,大宗交易的交投趋向活跃,并呈现出交易量逐月增加的趋势。
根据证券通系统统计,在解禁新规出台的第一个月,即4月22日至5月21日期间,两市A股一共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成交了1.1亿股;5月22日至6月21日期间,两市成交了大宗交易2.2亿股;6月22日至7月21日期间的成交量增加到2.8亿股,7月22日起截至8月21日,大宗交易的成交量放大至3.6亿股。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市场近几个月来持续缩量的背景下,大宗交易系统的交投,依旧呈现出成交量逐月增加的趋势。
统计还显示,4个月来,两市A股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合计成交了300笔买卖,涉及股票138只,成交量为9亿股,成交金额达到111亿元。与现在每天都有多笔交易发生的热闹场面相比,年初4个多月来的大宗交易系统显得十分冷清,从1月2日至4月21日,两市A股合计成交1.5亿股,仅为解禁新规出台后交易规模的17%。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大宗交易系统中,不是所有交易均为大小非解禁后的减持,但仍然可以看出不少“大小非”通过此平台进行股份转让,在累积效应下,减持数量逐渐增加。而且在行情反弹时,减持的意愿也明显增加。比如,8月20日随着股指大幅反弹,两市成交了11笔大宗交易,为解禁新规出台以来,单日成交笔数最多的一日。
上百亿元的交易额通过大宗交易成交,资金的流向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统计显示,4个月来两市发生的300笔大宗交易中,有三分之一的资金流向了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股,机构交易则以权重股和基金重仓股为主。
统计显示,解禁新规出台4个月来,金融股合计成交金额超过36.4亿元,占总成交额比重33%。其中,中国平安的9笔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16.8亿元,中国人寿的7笔交易合计成交金额8亿元,兴业银行24笔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7.8亿元,位居两市大宗交易成交额前三位。
从6月份起,机构席位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大宗交易系统中。观察机构买入的品种,可以发现主要以权重股和基金重仓股为主。统计显示,机构总共参与了20笔大宗交易,其中以买家身份出现的有9笔,吃进的股票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交通银行上,不过成交量都比较小,均没有超过100万股。而机构以卖家身份出现的买卖中,成交的品种出现了万科A、金融街和格力电器等基金重仓股。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