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站在领奖台上再次落泪。 |
胜利者的童年
“每逢吃烧鸡时,我就告诉他,为了将来总能吃上烧鸡,你要如何努力。”父亲马辉开玩笑说,那时条件困难,烧鸡是奢侈品,烧鸡成为激励马琳的动力之一。
胜利者马琳的乒坛故事,充满戏剧性。如果没有与启蒙教练的一次邂逅,或许马琳的名字并不会进入世界乒坛的荣誉殿堂。
在幼儿园内,马琳迎来了人生第一个机遇。1986年,乒乓球教练杨沈立前往幼儿园挑选“苗子”。
在幼儿园内,杨沈立一眼就看中了马琳。
|
选中马琳后,杨沈立向幼儿园打听到马家的门牌号,登门拜访,但在一开始,却遭到马辉的拒绝。
杨沈立并不灰心,4次登门之后,他的诚意打动了马琳的父母。6岁的马琳开始了他的少年体校生涯。
杨沈立对这个弟子格外喜欢,马琳刚去时,杨沈立每天清晨都要骑车去接马琳,带他去体校。后来,思路转变过来,马辉才开始接送儿子。
小马琳和他的队友住在学校一个仓库内。仓库的窗户上没有玻璃,仅贴着塑料布。仓库中有5张球台,4张用作训练,1张破损的球台充当孩子们的饭桌。马琳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挥舞球拍,开始了他的乒乓梦想。
仓库中没有暖气,冬天睡觉时,马琳都要穿上棉衣。杨沈立说,马琳是少年班中比较有天赋的,训练特别刻苦。刚开始练球时,马琳并不喜欢乒乓球,但后来喜好程度超出众人想象。甚至除夕之夜,马琳仍然在练球。“年三十儿晚上他到家找我,还要打。”杨沈立说。
马辉说,马琳不住校期间,每天晚上回家都要徒手练挥拍并演练步法,“那时候我们就用庄则栋等名将激励他,让他和他们看齐”。
小时候的马琳喜欢吃烧鸡,这成了马辉的“物质诱饵”,“每逢吃烧鸡时,我就告诉他,为了将来总能吃上烧鸡,你要如何努力”。马辉开玩笑说,那时条件困难,烧鸡是奢侈品,烧鸡成为激励马琳的动力之一。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王鹏 实习生程晨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范继文
冠军的精神崩溃
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指导说了一句让马琳印象深刻的话,他说:“孩子,你要振作起来,后面还有比赛等着呢。”
1994年马琳入选中国乒乓球队,1999年就获得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世界冠军。少年马琳既有第一次夺冠的兴奋,更有对一年后悉尼奥运会的期待,然而一年后竟然转化为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创。
根据规定,奥运会男子单打,一个国家只能有三个名额,当时国家队刘国梁和孔令辉占两个名额,第三个单打名额,将在马琳和刘国正之间产生。
马琳最终没有出现在名单上!“那天晚上,我记得我就是看电视,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具体看了什么、想了什么完全不记得了。”接下来的训练,马琳完全处于游离状态,“我经常会找一个比较偏或者比较角落的球台训练,每天训练只有一种感觉,时间尽快过去吧,赶紧下课”。
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指导说了一句让马琳印象深刻的话,他说:“孩子,你要振作起来,后面还有比赛等着呢。”一语惊醒梦中人,马琳在回答完蔡指导“行,我知道”之后,也开始了艰难的崛起之旅。
当中国乒乓球队征战在悉尼赛场上的时候,马琳又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奥运会之后,2000年乒乓球世界杯,马琳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男单世界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马琳、陈玘在男双决赛中战胜了对手,获得了奥运会男双冠军。比赛结束后,马琳哭了,当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太不容易了!”
风雨过后,并不一定有彩虹。2007年第49届世乒赛,马琳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被王励勤翻盘,丢掉了渴望已久的金牌,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马琳又得到了姥爷过世的噩耗……27岁,马琳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重创。
“受到挫折,然后好不容易爬起来了,然后又受挫折又爬起来了,一旦成功了,这样的话,他的战斗力,他的能力、他的实力,就会保持很长的时间。”经历挫折,马琳却始终没有放弃梦想。昨夜他终于圆梦。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王鹏 实习生程晨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范继文
父亲过生日送劳力士表
马辉说,幼年时的马琳离家时还喜欢流眼泪,但现在夫妻俩去机场送马琳,马琳总在通过安检时挥一下手,“你们回去吧”。马辉说,那时候,他们才能感觉到儿子长大了。
成名之后的马琳,训练和比赛愈发忙碌,马辉夫妇很少能和儿子长聚。随着岁月增长,马琳的性格从少年时的调皮开朗,变得愈发稳重成熟。
马辉说,马琳在成名后生活简单,并非外界传言的奢侈。他说,马琳从小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当年马琳在少年体校时,一个月有7元钱的零花钱,但马琳从来不花。那时校内比赛,打赢一场有0.5元的购物券,马琳一周能赢6张购物券,他用这些来到食杂店换生活用品。这样的节俭习惯一直延续到成年。
马辉说,幼年时的马琳离家时还喜欢流眼泪,但现在夫妻俩去机场送马琳,马琳总在通过安检时挥一下手,“你们回去吧”。马辉说,那时候,他们才能感觉到儿子长大了。
因为聚少离多,多年来马辉和爱人过生日时,马琳只能电话庆贺,他一直将其视为遗憾。马辉喜欢手表,从小马琳就记在心中。前几年,马辉过50岁生日,马琳托人从瑞士买回一块劳力士手表。这是马辉收到儿子送的最贵重礼物,他一直戴在手上。
马琳夺金之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启蒙老师。每逢回家,他总要去看当年“慧眼识马”的杨沈立。“这孩子有良心,重感情。”杨沈立说。
当年的少年体校改名为沈阳顺通马琳乒乓球学校。马琳当年训练的仓库早已不见踪影。马琳在回校时,曾深有感触地和杨沈立说,正是当年的刻苦训练才打下了基础。小时候的马琳因为调皮,常遭杨沈立惩罚,“杨老师,我才明白,你打谁骂谁是对谁好”。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王鹏 实习生程晨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范继文
到球馆收发室“偷”报纸
马琳爱好文学,喜欢买书。马辉说,现在家中的书籍几乎都是马琳买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百科全书》《清王朝全书》,都是马琳买的”。
在乒乓球世界之外的马琳,酷爱读书和唱歌。
马琳爱好文学,喜欢买书。马辉说,现在家中的书籍几乎都是马琳买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百科全书》《清王朝全书》,都是马琳买的”。马辉说,马琳现在喜欢和他们聊各类常识和新闻话题,知识面很广。
马辉讲起了小时候马琳的一件趣事。马琳在辽宁省乒乓球队时,因为喜欢阅读,但找不到书籍,于是就到球馆的收发室“偷报纸”。这些报纸多为教练订阅,马琳拿到报纸后,中午训练完就带到寝室看,晚上训练前再将报纸从窗户扔回收发室。
蹊跷的“窃案”让收发室的大爷警惕,最后发现了马琳,并告知教练。教练得知后,告诉马琳看报纸是好事,但不要偷拿。此后,教练每天给马琳带报纸看。
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马辉说,现在马琳在北京一出门,一定到报亭买报纸,《京华时报》《体坛周报》是他必看的报纸。在马琳家里有一个专门放报纸和书籍的书架,里面全是报纸,“天南海北的新闻他都关注”。
除了书刊外,马琳还喜欢音乐。马辉说,他当年骑车送马琳时,街两边的店铺都安有音响。店铺多放一些国外乐曲招徕顾客,马琳在车后座总是听得入神。“前年他回家时,我们去KTV,他唱孙楠的歌,唱得特别准。”马辉说。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王鹏 实习生程晨
非常语录
直板运动员的训练是很苦的,付出的比其他运动员多太多了。有时候一个念头,或者连续输几场比赛,当信心动摇,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所下降的时候,很可能就退了。——打直板的马琳走到今天算是一个奇迹。
奥运会其实就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谁勇敢谁就能把这个游戏玩好,不勇敢的话,这个游戏玩不了。现在已经做好了玩这个游戏的准备了。不要盼它快,也不要盼它慢,这就是顺其自然!——2008年7月,马琳对《乒乓世界》说。
这么多年走下来马琳不容易,三次在世锦赛决赛功亏一篑,每次都有赢的机会,一次次心理受到打击跟创伤,但这一次他终于顽强走过去了,所以我觉得马琳做到了赛前他承诺的话,奥运会就是勇敢者的游戏,他做好了准备,他用一颗勇敢的心赢得了奥运会。——刘国梁赛后坦言,马琳的这个冠军是磨难中磨出来的奥运冠军。
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我就输给了以前很少输过的瓦尔德内尔,当时我就明白了一件事情,越是没有输过的对手,对你的搏杀也就越强烈。——善于总结的马琳不放过任何一个疏忽。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王鹏 实习生程晨
勤奋者的汗水
当时乒乓球界普遍认为直板运动员发展空间不大,横板弧圈球才是流行打法。但马琳仍坚持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的代价是高强度的训练。
如果说小时候的命运转折,缘于一次机遇,那么成名前的马琳,则是依靠汗水铺就了成功之路。
少年马琳在汕头的训练基地,是当时国家体委批准的中国乒协唯一冠名的一所乒乓球学校,叫做中国乒协汕头市乒乓球学校。学校由一名热心乒乓球事业的企业家投资建立,条件属当时国内一流。
当时国家队的总教练蔡振华对学校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但表示支持,还同意汕头培养的队员不用经过广东省队,可直接输送到国家队,并答应国家队每年派教练到汕头作为指导。
马琳、刘国正等人是学校第一批学员。当时的训练场所是一间厂房改造成的训练馆,馆内装有空调。队员们在此进行封闭训练。
从“仓库”到“厂房”,马琳继续着他的刻苦训练之路。汕头乒协副主席姚岱娜是当时汕头乒乓球学校的校长,在她印象中,少年马琳聪明灵活,有种不服输的劲头,“他来的时候不算最好的,但后来的比赛中越来越有拼劲”。
马琳选择的握拍方式是“直拍”,这种打法要求更多的跑动和更大的跨度,训练强度也相应增大。
在汕头乒乓球学校的生活单调,少年们除了训练外,晚上只看看电视,并无其他娱乐。对马琳而言,乒乓球台是他的唯一舞台。
马琳在汕头时的教练刘铭水说,马琳在训练时很执著。当时乒乓球界普遍认为直板运动员发展空间不大,横板弧圈球才是流行打法。但马琳仍坚持自己的选择。
这种选择的代价是高强度的训练。“在我们这儿一星期、十天穿坏一双鞋。”刘铭水说,马琳经常主动加练,有时一周加练4次,每天平均训练时间达7小时。
在教练和校长的记忆中,少年马琳爱说爱笑,性格开朗,时常和大家开玩笑,“有时候装得很认真,说你东西掉了,你一看没掉,惹得大家一起笑。”刘铭水说。
在汕头训练数月后,在河北正定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14岁的马琳勇夺男子单打冠军。1994年元宵节刚过,马琳便收到国家队来函,通知他正式入选国家二队。
1995年,马琳又入选国家队。一年后,他获得亚洲杯男单冠军。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王鹏 实习生程晨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范继文
个人简介
性别:男 生日:1980.2.19
身高:1.74米 体重:75公斤
血型:AB型 最喜欢的一句话:永不放弃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王鹏 实习生程晨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范继文
(更多精彩新闻 请访问京华网www.jinghua.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