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如 |
对话奥巴马竞选团队中国政策顾问李侃如
密歇根大学国际经济及国际政治教授,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曾担任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部资深主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
麦凯恩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了解外交政策了,他会给不同的朋友就不同问题打电话,但如果你要问他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达成外交政策立场的工作程序又是怎样?答案是,这些基本都不存在,至少其中的参与者是这样告诉我的。
早报记者 马毅达 发自华盛顿
奥巴马有一支阵容庞大的由300人组成的外交政策竞选班子,其组织形式类似于一个小型的国务院,团队的大多数核心成员都曾在前总统克林顿政府中任职。
作为美国密歇根大学国际经济及国际政治教授,李侃如曾担任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部资深主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负责美国对东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现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在美国政界,问策亚洲事务尤其是中国事务,李侃如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
“如果你研究一下希拉里或奥巴马早期的中国政策团队,会发现他们大多来自于克林顿第二任时的外交政策小组。我们互相非常了解,同时也紧密合作。”李侃如日前在华盛顿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事实上,李侃如早前曾为希拉里团队工作,但在今年2月,他却决定改旗易帜。对此,李侃如解释说,他对希拉里的国内政策及对北京奥运的立场感到不满。“我建议她支持布什总统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决定,但她却强烈反对。于是,我就跟随了奥巴马。”
对华政策
奥巴马不是贸易保护主义者
东方早报:能谈谈奥巴马和麦凯恩外交政策的不同之处吗?他们的政策制定团队又是如何工作的?
李侃如:很抱歉我不能介绍我们的工作流程,不过通过候选人的言论就能分辨出他们的异同。我的观点是,麦凯恩在外交政策上的竞选活动并没有很系统地展开。而奥巴马的竞选相当有组织性,是我所见过的最专业的竞选。它对外交政策制定有清晰的步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贡献,并将这些意见随时传达给候选人。最重要的不同还是要看候选人到底是什么立场。如果他们不同意工作人员的意见,一切都是白费。
东方早报:中国议题呢?两个政策团队是否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考虑?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将是如何?
李侃如:首先,中国问题并不是大选的主要议题,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在政治竞选中提出的重要涉华议题都是负面的。奥巴马对最近两岸关系的发展表示赞同,对奥运议题的态度也是谨慎恰当的。他对布什总统参加奥运的议题也有积极表态。至于中美贸易问题,他表明自己是个国际主义者,相信国家间的互相依赖。这也是他个人经历的影响。他生于美国,在夏威夷和印尼呆过,父亲来自非洲,他认为这显示出自己的全球化特征。他希望国际贸易能够关注到环境、劳工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他像一部分民主党那样,是贸易保护主义者。在这一点上,奥巴马和前总统克林顿很相似。他曾表明,应该与中国就共同重要的议题展开合作,我认为他希望与中国达成建设性的关系。个人认为,在中美关系中,不管奥巴马还是麦凯恩,重要的议题将是气候环境变化,这都是他们两人议程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奥巴马来说更是如此,这也许会有利于扩大中美合作的前景,也许会让关系变得紧张。
东方早报:奥巴马还会继续坚持“中国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样的对中国全球角色的定位吗?
李侃如:我不确定他是否在公开场合使用了这个词,但他会同意这一概念,认为中国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他与布什极大不同的是,认为外交非常重要,而布什则是单边主义。他知道,不仅要以自己的想法看世界,也要以别人的眼光去衡量。这跟奥巴马的个人历史也有关,他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成长,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他知道什么叫做异同之处,会听取和自己不同的人的意见并理解他们。这也是他政治哲学的核心。我想,他会寻求与中国的建设性的关系,而将中国看作是“负责的利益攸关方”这一概念还会继续延续下去的。
东方早报:作为曾经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部主任,从1998年到现在,中美之间发生了什么?
李侃如:这一期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地区和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加,中国自己的外交政策也变得更成熟,开始负起真正的国际责任。现在中国更加强大,与国际体系更为积极有效地融合。布什政府唯一一个关系处理恰当的国家就是与中国。
我认为现在的中美关系比2000年时要好。我们现在建立起良好的双边关系,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等各部门之间都有交流,也都了解对方的政治风格和心理,这些都有助于建立建设性的、坦率的关系。
但是,中美并未建立起长期关系间的互信,中方官员仍认为美国担心中国的崛起。美国官员也因中国在亚洲增加的影响力而感到忧虑,认为这会影响到我们基本的国家利益。所以,中美仍将对方看作是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对手而不是合作的关系。我认为在未来几年要做的就是中美双方增加交流,建立起虽有异同但是相互合作的关系。
台海问题
对台军售仍需观望
东方早报:如果奥巴马当选,他将如何看待中国军力的发展?是否还秉持怀疑态度?
李侃如:不管谁当选总统,都会继续对中国的军力保持关注。就像中方领导人一直关注美国军事发展一样。这不是秘密。
我个人的观点是,比起麦凯恩,奥巴马更愿与中国进行军备控制的谈判,例如就太空发展方面达成协议。不该因相互不信任去增加军备,这是非常昂贵的代价,到了最后只会更加变得没安全感。即便在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也进行了军备控制谈判,取得了巨大成功。中美关系比当时的美苏关系好得多,但双方竟未进行过有效的军控谈判。当两国军方在争取发展自己的军事能力时,都指责是对方造成的。
我认为这是我们必须有所行动的领域,布什政府没有建树,但希望新政府会有动作。
东方早报:中国台湾地区刚刚更换了领导人,目前两岸形势出现了新变化。新一届美国政府希望有一个怎样的台海局势?
李侃如:美国很明确地表明支持台海关系的发展,我知道在马英九就任时,收到了来自奥巴马的信件,说他的当选使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更有希望。我认为美国很高兴看到两岸关系在稳定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发展。我认为奥巴马会继续布什政府现有的政策。
但要面对的还有对台军售问题。这不是我们现在能做决定的。奥巴马和麦凯恩都不知道布什政府从现在到明年1月份会做何决定。但我认为美国会向台湾出售武器,但会考虑到对台海关系的影响。所以我们还要观察事情会如何发展。
东方早报:贸易问题目前在中美关系中日益重要,在不久前的多哈回合谈判中,中美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对谈判破裂负有责任,而美国也抱怨中国的廉价产品抢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该如何化解这些分歧?
李侃如:贸易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中美两国紧密交织在一起,不管是在商品贸易还是资金流动上。任何一方要是做出对双方贸易关系有不良影响的决策,都会破坏本国利益。双方都有人想要采取强硬措施,但政治体系阻止了这一切,因为这会导致很大风险。所以我认为任何一个政府都不会干涉贸易,或者对贸易活动做出改变。但美国国会被民主党所占据,他们认为与中国的贸易缩减了国内就业机会。实际上贸易不一定对就业有影响,但却在美国低收入人群中产生了不确定感。
我认为会有很多来自国会山方面的压力,他们对自由贸易的价值以及开放产生质疑,对中国及其环境的批评也会增加。如果你看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会发现近几年它们的增长速度比较快。这是由于中国能源消耗行业的集中发展,钢铁、铝业、水泥等等。很多国会议员认为这破坏了环境,也抢走了美国的就业机会,还有中国对行业的补贴以及压低人民币汇率等问题。
所以,中国在贸易上会受到更大的压力,美国总统也会受到来自国会的压力。中国需要在自己的政策中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中国处理得好,我不认为国会会有重大的立法改革,或实施处罚性措施。
外交经验
格鲁吉亚局势不影响选情
东方早报:奥巴马被批评为资历太浅没有外交经验,您怎么看?他和麦凯恩谁在国家安全方面更胜任?
李侃如:在外交政策方面,我更认同奥巴马,而不是麦凯恩。在这一点上,奥巴马更加胜任。至于麦凯恩,以多年来在国际领域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他是胜任的。但麦凯恩的观点是否有利于美国和国际社会呢?我不这么认为。很多方面他的判断并不准确,经常让我想起布什。他在军事方面参与的程度也有些过火。从最近的格鲁吉亚冲突中就可以看出,麦凯恩马上跳出来说:我们都是格鲁吉亚人,美国要100%支持格鲁吉亚。我认为这是不对的,美国应该支持格鲁吉亚的民主政府,但这不意味你要支持这个政府做的任何事。台湾问题也是如此。不然这会成为一场灾难。麦凯恩看待事情总是非黑即白,奥巴马就不是。
东方早报:俄格冲突让麦凯恩的支持率上升,支持者认为他更能有效应对该地区的危机。您怎么看?
李侃如:首先,8月底的民调和大选结果之间其实毫无联系。该议题也许在本周很重要,但并不影响大选。其次,多数美国人对格鲁吉亚一无所知。现在格鲁吉亚占据头条对民调有所影响,三周以后,对它的支持也就烟消云散了,因为这个议题不再出现了。我不认为格鲁吉亚会对11月大选有任何影响。
东方早报:您觉得奥巴马的优势在哪里?他获胜的机会又是如何?障碍呢?
李侃如:奥巴马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共和党的表现太差了,布什现在的支持率达到民众对总统支持率的最低点。麦凯恩的日子比较艰难,因为他的政党基础不够牢固。奥巴马也会尽力将麦凯恩描述成布什三世。麦凯恩本身也不是一个好的竞选者,他口才不好,脾气非常差,到目前他还没在公众面前失控过,但了解他的人对此非常担忧。他的年纪也是一个问题,是竞选首任总统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前几个月,人们得知他连电脑都不会开,对经济也一无所知。这对生活在21世纪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年轻人认为他是自己祖父甚至曾祖父级的人物。两个月前,他发布了关于经济的重要演说,我认为这是他所有演讲中最差的一次,完全是布什的经济政策。在外交政策上他也未有建树。但他在全球变暖领域表现不错。我认为奥巴马的获胜机会更大。
还要注意的是,之后会在两人之间举行三场全国辩论,这会决定很多选票。我妻子热衷于政治,她说过,如果谈到辩论,奥巴马一定会要麦凯恩好看。奥巴马口才极佳,反应又快,身材相貌也很好。我反击说,你喜欢他知识分子的背景,但很多工人阶层的人并不喜欢这些。种族也会是一个问题,在接受民调时,人们不会就此问题说出真实想法。只有在投票时才能最终拿定主意。米歇尔·奥巴马也是个问题,我有南方的朋友说,他不会给奥巴马投票,因为他不能接受让米歇尔成为第一夫人。除了实质的政策问题,这些事情都能影响到选票。
东方早报:奥巴马公布了自己的副手人选,你觉得他为什么会选择拜登?
李侃如:选择拜登是看上他在外交政策上的经验,以及他来自宾州工人家庭的背景。宾州也是一个关键州。其实我不认为会有什么绝对的、明显的、最佳的副总统候选人。但我自己希望奥巴马选择前弗吉尼亚州长马克·沃纳,他正在竞选该州参议员一职,在该州极受欢迎,会帮助拉拢选票。但其实也没太大差别。
挑选副总统候选人通常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他的背景能让总统候选人看上去更可靠,或者能帮你吸引某一族群的选民。当年肯尼迪选择约翰逊就是因为他可以争取得克萨斯州这个摇摆州,这个州对肯尼迪来说非常重要。结果肯尼迪就以非常微弱的优势获胜了。但是根据统计和实际情况,副总统候选人对吸引选票和改变局势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但在此次大选中,如果麦凯恩挑选的副手不能被保守派接受,那会有一些影响。现为独立派的前民主党人士利伯曼可能会让麦凯恩丧失一些共和党人的选票,但他也会拉来一些独立派的选票,利伯曼的犹太裔身份也有利于拉拢犹太选民,而犹太选民向来更支持民主党。
(插图 蒋立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