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沈阳市城市抗震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沈阳市市民广场规划方案》
本报讯(记者郭宏颖)8月22日下午,市长李英杰主持召开沈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讨论《沈阳市城市抗震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沈阳市市民广场规划方案》。
李英杰指出,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搞好城市抗震防灾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是城市安全的重大保障。市民广场的建设对于改善民生,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两项重大民生工程,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内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把好事办好,适应抗震减灾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沈阳是一座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特大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规划建设抗震防灾避难场所,主要是为了满足市民紧急疏散、安全避难、临时生活及政府开展救灾工作的场所需求,同时兼顾发生火灾、爆炸、洪水、疫情等城市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使用。抗震防灾避难场所分为紧急避难疏散场所、固定避难疏散场所和中心避难疏散场所三类。公园绿地(包括绿化带)、广场(含停车场)、体育场、学校操场等都可以用作避难疏散场所。按照规划,全市将建设中心避难场所7处、固定避难场所380处、紧急避难场所1240处,总面积为2800万平方米。
目前,沈阳市中心城区有市民广场总面积约32万平方米。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市政府还将按照调整完善后的《沈阳市市民广场规划方案》,逐年建设一批市民广场。预计到2020年,市民广场总面积将达到231万平方米。(下转5版)